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4年后才能建成
人气:2272927 回复:127
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西部区域的骨干线路,工程西起青岛西站,东至一期工程起点站辛屯路站,全长13.9公里,衔接综合交通枢纽青岛西站和地铁西海岸快线,可深化新区主城区与外围片区之间的紧密联系。
西海岸加油啊,早日开通早获益
地铁6号线装配式技术不断突破
传统建筑工地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尘土飞扬”,相较之下,装配式建筑的现场作业则干净、利落、安静得多。装配式车站施工被形象地比喻成“搭积木”,车站主体预制构件在工厂内完成流水化生产,然后被运到施工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按顺序拼装成型。
地铁6号线一期集青岛地铁十年建设发展经验于一体,在列车自主运行系统、装配式车站、绿色智慧建造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推动国内轨交行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装配式车站为例:全线共有21座车站,其中毛家山(黄海学院)站、北门外站、九顶山站等6座车站为装配式车站,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青岛地铁西海岸建设分公司总经理刘泉维介绍,历时10个月,成功攻克装配式车站设计、生产、拼装全链条技术;历时15个月,完成6座装配式车站共计12万吨的主体结构拼装。其中,2022年4月,全国首座全方位装配式地铁站地铁6号线抓马山站(工程站名可洛石站)主体结构拼装完成。这个车站历时6个月,实现地铁车站梁、板、柱、墙100%预制装配,30多人将总重达2.3万吨的地铁站“拼装”完成。
通过技术研发攻关,西海岸建设分公司共取得各类装配式车站施工专利技术50余项、省级工法3项,形成了整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预制装配式车站预制、拼装技术,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际隧道协会(ITA)技术创新大奖,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推广项目”。
总体来看,较传统现浇结构车站相比,每个装配式车站施工人员由150人减少为30人左右,缩短工期4-6个月;节省钢材约800吨、木材800立方米,施工废弃量减少50%,碳排放量减少约20%,减少装修或免装修。此外,因为构件工厂化生产,现场没有浇筑混凝土的噪声、粉尘、震动,减少建筑垃圾60%,将地铁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有人说,这一个月是他上班多年来最幸福的时光;有人说,这一个多月里,爸妈脸上的笑容都多了;有人说,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这一年他要坐遍6号线每一列车……5月26日,青岛地铁6号开通满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当中,6号线运送乘客超142万人次。TACS列车开行7708列次,总运营里程190408.6列公里,列车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100%,16项行业关键指标中15项指标零触发,达到了既有线路历史最高水平。
青岛公交连年全国排名前列,地铁更不在话下。要相信青岛地铁,效率、质量。

但愿我们的城市也高效吧。
外省有很多地铁线提前两年通车。

2025年底2026年初通车,是大概率事件。

以下选自相关档案:
以下是引用yanyuqqd的帖子:
以下是引用kevin微尘的帖子:
是的,区政府不等于新区(功能区)管委。但从青岛开发区时期,就是与黄岛区合署办公的。如今的西海岸新区与新的黄岛区依然如此。我说的事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你不在黄岛,是不会理解的。只有亲自见证了开发区(黄岛区)、胶南市、新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一步一步是怎么计划、调整、改变、最后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人,才能明白发展道理的曲折。十几年前往返青岛和黄岛靠的是坐轮渡,后来有了隧道公交,再后来有了地铁1号线;往返黄岛和胶南靠的是坐10块钱的小公共,合区之后才有了K1路公交,几年前又有了地铁13号线。为什么1号线修到王家港而不是别的地方?不明白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
以前原胶南的公交主要还是那个叫“八方交通”的公司在运营,后来在我们的建议下才有了“温馨巴士”即现在的城运控股,那时胶南去乡镇的线路大都是被个体承包,然后停靠在胶南一中原址那个附近的车站那里。那时原胶南到乡镇的与其说公交不如说叫小公共,车辆破旧、发车间隔时间长、管理混乱、票价贵,甚至还经常超载。
以下是引用kevin微尘的帖子:以下是引用yanyuqqd的帖子:
这位老乡,区政府不等于新区(功能区)管委哦。
是的,区政府不等于新区(功能区)管委。但从青岛开发区时期,就是与黄岛区合署办公的。如今的西海岸新区与新的黄岛区依然如此。
以下是引用yanyuqqd的帖子:
以下是引用kevin微尘的帖子:
我不清楚你是不是黄岛人?2012年黄岛胶南合区前后你是不是在黄岛居住?如果是得话,我想你应该知道当时是计划将滨海大道“规划展览馆”附近拟定为未来的新区中心,否则为什么要在那里建个展览中心?那个地方当时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外啊!由于行政区划合并约定俗成的“留名不留驻,留驻不留名”,官方批复的黄岛区驻地是原胶南市政府驻地,但两地相距很远,中间又是荒地,黄岛的公务员不愿去胶南。 就想在两地之间新建行政中心。但很遗憾的是,正好赶上了国家严管,不许政府部门新建厅堂馆所,所以这事就搁浅了。于是就出现了现在东区办公中心和西区办公中心的局面,各部门分居东西两地,很多实权部门都还在东区长江路办公,绝不是你上面说的什么在胶南深圳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规划展览馆”在当年是外地人来参观的打卡地,马路对面不远处建了个饭店叫“鲤鱼城”,6号线和13号线才在这里换乘,这个规划展览馆后面三四百米的地方就是换乘站“灵山湾站”,而不是那位“自称大叔”的人说的九龙社区。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当时规划中的城市中心,只是后来受挫了。由于地铁的规划和建设周期很长,原来的规划不一定跟后来的发展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规划时合理,建设时很多人不理解的原因。
这位老乡,区政府不等于新区(功能区)管委哦。
以下是引用kevin微尘的帖子:
以下是引用yanyuqqd的帖子:灵山湾影都附近拟定为未来的新黄岛区政府?你的信息还是不准确吧?Gw院批复过的如下,岂能改来改去。
我不清楚你是不是黄岛人?2012年黄岛胶南合区前后你是不是在黄岛居住?如果是得话,我想你应该知道当时是计划将滨海大道“规划展览馆”附近拟定为未来的新区中心,否则为什么要在那里建个展览中心?那个地方当时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外啊!由于行政区划合并约定俗成的“留名不留驻,留驻不留名”,官方批复的黄岛区驻地是原胶南市政府驻地,但两地相距很远,中间又是荒地,黄岛的公务员不愿去胶南。 就想在两地之间新建行政中心。但很遗憾的是,正好赶上了国家严管,不许政府部门新建厅堂馆所,所以这事就搁浅了。于是就出现了现在东区办公中心和西区办公中心的局面,各部门分居东西两地,很多实权部门都还在东区长江路办公,绝不是你上面说的什么在胶南深圳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规划展览馆”在当年是外地人来参观的打卡地,马路对面不远处建了个饭店叫“鲤鱼城”,6号线和13号线才在这里换乘,这个规划展览馆后面三四百米的地方就是换乘站“灵山湾站”,而不是那位“自称大叔”的人说的九龙社区。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当时规划中的城市中心,只是后来受挫了。由于地铁的规划和建设周期很长,原来的规划不一定跟后来的发展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规划时合理,建设时很多人不理解的原因。
以下是引用yanyuqqd的帖子: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了解的青岛地铁的建设过程,或许大家就会平心静气了!2013年,第二轮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由于此时胶南与黄岛已经合并,合区时将灵山湾影都附近拟定为未来的新黄岛区政府,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了解的青岛地铁的建设过程,或许大家就会平心静气了!
以下是引用道法自然CCC的帖子:
本应先修到西客站,联通大交通,偏偏先整东段
你所谓的西客站,2018年12月底才通车,在此之前谁给你修地铁?能赶上2021批复的6号线二期已经很不错了!
以下是引用kevin微尘的帖子:
你说“预计最快2026年底通车”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对外公布的2027年,除非像我这样有人去提,否则他们只可能更晚,不可能更早!如果真得4年多时间的话,我就不说这些了。就因为他们公布的时间以及国资委答复的时间比正常的时间长!(正常的确4年,而国资委回复的是正常5—6年,比百度、chatgpt给的时间都长)。哈哈。
兄弟,我说话是有根据的。同为6号线,一期是2019年12月动工的,对外宣称的是2024年底通车,从2020年到2023年初说的也都是2024年年底通车。2023年下半年改口说2024年内通车,2023年底到现在说是2024年上半年通车。实际上,地铁公司内部的说法是“最快2024年3月底就可以通车,正常情况下4月下旬通车,最晚5月”,但对外一直不说,为什么?青岛地铁经过几次延期以后,怕的就是被打脸!所以现在都故意把时间说的晚一点,以保证不延期。什么时候开始空载的?你直到吗?对外一直说是2023年底,从没说过准确日子,实际上早在11月23日就开始了!6号线一期的实际工期不到4年半。当然这取决于东区人民对地铁建设特别是拆迁的大力支持,否则像1号线西镇站一样就麻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