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网红墙正在维修中。建议维修单位顺便把鱼山路的繁体字“魚”,改为规范字“鱼”。按照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道路名称都要使用规范字。
现在,网红墙拐角两条路名共六个字,只有这个“魚”字不规范。改过来就完美了。
大学路网红墙需要改这个“魚”字
人气:59885 回复:127
蔡省庐先生书法作品

这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制作安装的大理石路牌的用字,是青岛市政府聘请我市著名书法家蔡省庐老先生书写的。
纯粹是闲的
还必须改正,你以为你是谁啊。我觉得你回你的沂蒙山吧。看看哪里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我们青岛不需要你

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没有电脑和雕刻机,大字全靠手绘,因此那时路牌上的字体现在看起来也有些奇怪,与现在的宋体、仿宋、书宋、粗宋都不太像。
谢谢hk_1956网友:
你让所有关心网红墙“魚山路”这块路牌的人清楚了解了它的来历和历史。
虽然1922年有了鱼山路的路名,但可以肯定的说,这块路牌不是民国或建国初的东西,它是上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换言之,当时路牌制作者不小心用了一个繁体“魚”字。这恰好印证了为何其他五个字都是规范汉字,唯独它不是的奇怪之处。
结论:这是一块当时就有瑕疵、应该改正的路牌。
鉴于这里已经被划入历史文化名人街区,属于保护地段,这个“魚”字改不改,还是让政府去决定吧。
在这个主贴后跟帖噘、謿的众多老青岛文化人可以歇息了,可以放心去哈🍺吃嘎啦了。

上世纪50年代,青岛实行了大规模路牌改造,原先的铁质路牌逐渐被水泥柱路牌取代。70年代第二次路牌改造,水泥柱路牌退出,改为镶嵌在墙上的更具岛城特色的岩石路牌。
大学问
一看不是青岛银

千万不要改,老建筑不能破坏!

千万不要改,老建筑了

有家谱吗?见过宗祠吗?按照你的逻辑祖宗都得改名了
那个牌子有没有40年不知道,这个所谓40年是谁规定的咱也不敢问,我就知道我这个奔五的人,打小从那走,那个牌子就在那。现在世界变化大,小时候的东西,现在已经不多了。给老青岛留点念想吧。有些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规范汉字,就要给改了?我是坚决不同意的。

如果牌匾“廣興里”(见图片),改成“广兴里”,就缺少了厚重与历史,同样在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和文化名人街区,需要人文历史的传承,需要与周围协调的一块路名牌匾,但这块牌匾要体现出的是历史与文化,还是繁体“學”与“魚”为好。

你真是个大聪明,怎么不建议建议把故宫那些殿牌匾上的字都改成简体字?
看了大家在这件事上争论不休,从我们这个城市的角度来讲,真的感到有一种深层次的悲哀。
繁体“學”的寓意太好了,附近既有大、中、小学,又有人文历史和这么有特色的建筑,“学”字可否换“學”字。

这路牌老多年了,早就成青岛历史的一部分了,楼主有空还是去反映下“韩国风情商业街”那几个大字要不要改吧
楼主这样说就有点过了,我们推行简体字就从自身开始就好了,以前的字迹无论写的什么都是历史的遗迹,尽管还不算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