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家长对孩子的爱,绝对是不计成本的。这是我看了这个帖子之后的深切体会。
https://club.qingdaonews.com/showAnnounce_2_6514594_1_0.htm
对于涨价,九成九的人都是拒绝的。唯独小孩子的午餐费涨价会引得许多家长的支持。家长的初衷也很简单朴素:小孩子要长身体,一定要吃的好一点。
但在涨价的同时,家长也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要求:应当公布学生午餐的收支明细。在帖子里,楼主对午餐费上涨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楼主认为,目前粮油肉菜等食材基本处于价格低位,集中采购还能进一步压低成本。公开成本明细,能让全社会都明白,孩子的午餐费究竟花在了何处。持有相似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
但是家长的意见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就成了另外一回事。有市南区的家长发言,称市南区义务教育的餐费已经涨价两年,从未公开过收支明细,只有一个走形式的通知单,要求家长签字同意。
没有公示的明细当然让家长不满,但是为了不委屈孩子的肚子,家长只能选择妥协,这也是一种软肋被抓住的无可奈何。
为啥家长对涨价和公开学生午餐收支明细这么敏感?民以食为天,入口的饭菜与孩子的健康息息相关。另外,从家长们的意见来看,学校提供的午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
看看家长的这些描述:“四年级孩子饿的能吃下一头牛”、“吃的最多的是豆芽、大头菜、白菜”……作为局外人,看到家长的这些描述,我觉得中午的午餐瞬间不香了。
如何能提高孩子们的午餐数量和质量?家长们认为,除了公布收支明细之外,应全面落实校长老师陪餐制度,让校长、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吃午餐。
日本早已落实了中小学校校长陪餐制度并写入了法律。日本的所谓陪餐并不仅限于“陪同就餐”,而是“提前试吃”,且试吃后要填表、记录,如:食物中是否混入有害杂质; 制作过程中的处理是否妥当; 是否有异味和臭味; 一餐的饭量是不是合适; 色香味型好吗?孩子们是否会喜欢等等。而在所谓陪餐外还有其他规定如: 学校责任人每学年要对室内环境进行一次检查; 每学年要对餐饮设备器具进行三次检查; 每学年三次检查学校餐饮服务人员的卫生管理情况。
这种陪餐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第一,用“校长试吃”的方式,保证孩子们的饮食安全;第二,用“校长同吃”的方式,保证孩子们的饮食质量;第三,用“校长检查”的方式,保证学校食堂的严格管理。所以家长们认为,落实陪餐制度,能为孩子们的食品安全筑起一道防火墙。
2019年3月,《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公布,提出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该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但是文件在施行过程中,往往没有纸面上说的那么顺利。具体由谁来陪餐?是否天天陪餐?是将饭菜端回办公室吃,还是和学生们一起在食堂或者教室用餐?文件中没有规定,现实中的可操作性空间就很大了。
如果午餐费价格上涨受阻,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如果能证明家长上缴的午餐费用分文不少地花在了孩子的身上,想来家长也不会有异议;如果还能让校长老师和学生们采用同样的午餐标准,想来家长们会更加欢欣鼓舞。说到好的午餐,人们很容易想到国营单位食堂优厚的补贴和丰富的菜色。这样的福利,是否也可以往我们未来的花朵上倾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