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教育部长特别对家长说过两句话:家长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孩子要有合理的预期。
简单来说,就是: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做。
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成长发展。
每一位父母都爱孩子,但是盼子成才心切的父母们,可能无意中把自己逼成了“龙门刀客”,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看看下面这三把刀,你用过几把。
第一把刀:争吵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
父母互相诋毁、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不但会引起孩子的恐惧,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导致孩子易怒易暴,有暴力倾向。
更严重的是会让孩子对家庭充满了失望,影响今后的交友观、择偶观。
当他感受不到家庭带给他的爱和温暖,自然他也不会把自己的爱与温暖分享给家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
第二把刀:对比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曾说:“长期处于被父母比来比去阴影里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体会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赏。他们的内心就像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缺乏原本属于一个孩子的生机与活力。”
把孩子随便和别人比较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之一。
如果说中国孩子最大的“敌人”是谁?那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总是用高倍放大镜看别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家孩子的缺点,对自家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
孩子在努力获得父母认同的过程中,会以父母的要求作为行为规则的标准。
小的时候孩子判断力往往比较弱,他们不知道父母的要求是否合理,只是努力成为父母称赞的孩子,逐渐的,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
当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就会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孩子。
父母要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太多可比性。
能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固然好,但是,培养孩子的个性更重要。
父母越爱比较,孩子越自卑,成长越缺乏力量。
反而父母越相信,孩子越自信,成长得越好。
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第三把刀:唠叨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家长喜欢不停地嘱咐、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
父母一直对孩子叨叨,就等于把自己的话变成噪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选择性失聪,左耳进右耳出,该干啥还干啥,让父母更加抓狂。
其实,唠叨是最无用的家教,甚至会适得其反。
永无休止的唠叨,对孩子就是精神上的疲劳轰炸。
没完没了的说教批评只会让孩子心生厌恶,挑起孩子的敌意,使亲子之间的矛盾不断紧张激化。
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面对家长的唠叨时,就产生叛逆心理,孩子的内心往往是:“你越让我怎么做,我就越不怎么做。”
唠叨属于父母的一种负面情绪,实际上是对孩子身心的控制。
当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作为源头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查,别让你错误的教育方式,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能否“应试过关”,要用一辈子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