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鲅鱼礼俗中送鲅鱼的礼数

人气:5336 回复:2

----致收人家大鲅鱼的处长、科长、校长、老师等一众非岳父类达人们

在当地,如果鱼作为礼品,只会是鳞片很大的黄花鱼和白鳞鱼,不会是无鳞鱼的鲅鱼,鲅鱼礼俗的送鲅鱼是传递女婿出海平安、丰收的证物,丝毫没有送礼的意思。

如果鲅鱼不是送岳父,那些收无磷鲅鱼的人和送无磷鲅鱼的人,至少是。。。。。。,更与“孝”无缘

“鲅鱼礼俗”背后独特的文化逻辑证明鲅鱼的文化地位不是作为“礼品鱼”,而是作为一种家庭与命运的“象征物”, 它是一种“平安回家”的符号,是一种质朴无华的家庭文化传承纽带。

鲅鱼水饺的文化伦理源自鲅鱼的文化定位,它不仅是第一种进入家庭主食体系的海鲜水饺,更是唯一一种以家庭平安、风调雨顺、春天的味道”作为文化背景的海鲜水饺。因此,鲅鱼水饺不是贵气的食物,却是最有人情味的水饺。递给科长一盘鲅鱼水饺比送一条大鲅鱼更“够意思”,收人家一条大鲅鱼真“不够意思”。

鲅鱼水饺的诞生,不为宴宾客,只为迎亲人。它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归属的表达;不是用来炫耀的礼品,是海的气息,是家的温度。正因如此,鲅鱼水饺不仅是中国海鲜水饺的开创者,更承载了“海上儿女情长”的情感纽带,堪称海鲜水饺之母。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5-04-24 02:34:31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


一、鲅鱼礼俗如果发展成行贿受贿的工具,鲅鱼礼俗就有可能演变为一个恶俗,被社会抛弃。

二、鲅鱼礼俗目前是省级非遗,在中国众多的省级非遗跃升为国家级非遗的仅占6%左右,而鲅鱼礼俗在中国是有可能升级为国家级非遗的。要警惕、珍惜,要创新、传承。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25-05-05 09:11:04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