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许多助老餐厅的困惑
目前许多助老餐厅的困惑:不吃享受不到政府补贴,吃吧,不安心……老年食堂(助老餐厅)为老年人能吃上饭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认真办理落实了国家对老人的照料,应该支持鼓励发展,扩大方便,有条件的有能力的可以延长服务时间避免扑空……老人应该知足、不求全责备。
为了这个好事的完善,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价格问题。有的老人餐价格比较低,12元一荤两素,外加米饭,馒头俩。菜勺子满点,就吃饱了。政府有补贴,老人生活收入一般去打饭很积极。有的16元一荤两素,小馒头只给一个,不要馒头给米饭一点。饭菜单独计算的多,套餐受到限制,就那么俩菜,跟打发要饭的似的。不如市场的排骨米饭店15块钱一份的排骨米饭、米饭还管饱。老人嫌贵了,工作人员说:“去掉补贴你个人没花几个钱,值!”老人说政府补贴你不能排除价格之外……有的水饺12元20个,有的20元20个,竟然一块钱一个水饺,比饭店还贵。老人说打着助老餐厅牌子招揽顾客做买卖,不乐意公布菜谱。其实就是饭店,营业时间早、中、晚。不容易,弥补亏损能腾出精力照顾帮忙老人餐值得赞许,但是价格问题要注意。苦肠炒菜,有点苦肠不多,15元一份。一个头目知道很不愿意,发牢骚便宜了,价格提高30元一份。可能卖不出去了。酱货价格和市场差不许多。鸡的供货量不小,油炸食品不少,这种情况不少,有的卖不出去,过几天再买,价格能便宜些了。
另外用料问题也是问题。预制菜保持新鲜是科技的进步,但是不能放“佐料”保持新鲜,菜的保持新鲜是有学问的,现成的不大可能。油基本都是大豆油、调和油……有不少老人说吃了放屁很臭!这些油家庭基本没有吃的。面食有的很膨胀,不小,用手一捏很小一点。肉基本都是肉馅佐料。可以体谅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效率收入弥补亏损问题。但是用料确实要注意。免费爱心稀饭,糊糊或白米稀饭和紫菜汤。问题是基本都是清水寡拉汤,有的还有自来水味。汤和苞米面、米饭粒、紫菜分离,基本是水,大概是火候不够,大概是放的米面也太少,有时候隔天剩的的多少问题,琢磨不透,水面分离是什么原因,味道也没有。
办点好事很困难,就是落实国家政府照顾老人的生活补贴,经营也不容易,亏本经营,就赚这俩钱,如果实施免费餐也不知道会怎么样……把钱发给个人,又会出现其他问题。好比乘车卡一样,爱心卡、荣军卡、老年卡,上车打卡通通是这些念叨声音,坐车全靠这类乘车,一旦把钱发给了个人,又会怎么样呢?真是不好办哪!总而言之,人的素质也是问题,经营不善也是问题,太困难了呀!有个老人感叹怎么许多吃饭的老面孔好多日子看不见了……
哎!建议助老餐要安全可靠,要有针对性,老年人的健康要少油少盐低糖,不能怎么便宜怎么满足口味怎么来。这年头一做买卖就不真实了。发现许多老人知道也不去享受,难道他们家里有人伺候,还是哪里有漏洞……
调查了解
助老餐厅的困惑
人气:72420 回复:49
应当加上监督管理,做好引导工作,不听话的给予取缔!
打着助老食堂的旗号,赚政府补贴的钱,这样的老年食堂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问问16块的是哪家啊,普通补贴就3块,扣了还比正常11、12的贵呢。不过好像确实没看到政策有直接规定老年人一荤两素套餐该多少钱。好像在青岛日报上看到过齐东路助老食堂负责人说过每个助老餐厅都要配有11元套餐的。
医院门口的叫卖都很便宜,低于老年食堂,买的人不少,怎么回事?
相对来说还是食堂规模太小了,来吃的人少,所以就贵。如果都换成连锁由中央厨房制作,然后配送到小区食堂再简单加工。那成本就会降低很多。现在这个食堂里面饭菜的价格还是太贵了,远不如在家吃的好。
这种政府工程,只是让执行者得到利益,老百姓什么也得不到好处。看看小区改造?看看外墙保温?看看马路铺装?
哪有十全十美的事
说白了就是给某些人发财的机会。
这是怎么回事?
没去过
走,去社区食堂吃早茶!开一家火一家的天平街道社区食堂又出新网红
小编最近发现了一个宝藏,真的要跟各位吃货们强烈安利——就是位于天平街道的社区食堂,这里不仅是吃货们的天堂,还迅速蹿红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地!先别急着跑,小编今天要给大家带来全方位的“探店”分析,让你知道这个社区食堂火爆背后的秘密!从广式早茶到白斩鸡、酱肘子,你绝对不能错过的美食,等着你去解锁!
开篇小剧透:吃了早茶还能拿下午饭?!
你知道吗?有一个地方,不仅能让你体验到纯正的广式早茶,还能让你享受到令人回味无穷的上海本帮菜!重点是,四个人只花了168元!你没听错,小编也以为自己在梦里。这价格可比五星级酒店便宜太多,关键是味道完全不打折扣。吃到这里,简直就像找到了社区里的“人间天堂”!这就是“新里137”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神奇之处,一经推出,立刻成为了吃货们的新宠,话不多说,咱们赶紧开吃!
广式早茶的绝佳体验——超低价还能吃出高品质!
作为美食博主,小编最喜欢的就是广式早茶了,而天平街道的这家社区食堂,早茶价格简直良心!最便宜的韭菜饺子、叉烧包只要2元,蛋黄流沙包才3元!再看看豉汁排骨、虎皮凤爪等,这些在别的茶餐厅里动不动十几块钱一份的东西,这里单价不会超过6元,便宜30%以上,性价比简直爆表!这样的价格和味道,让人不禁想起一句五星级厨师常说的话:“食物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售价,而在于它带来的温暖和满足感。”
更重要的是,这家食堂坚持不使用预制菜,每一道早茶都是凌晨3点起就开始手工制作,用料扎实,现点现蒸,绝对是新鲜看得见!这也让它迅速赢得了附近居民和外来食客的口碑,尤其是那些年纪稍长的老年人,吃完早茶,顺便还能去旁边的“新里大书房”看看书、做做按摩,生活惬意得不行。
天平街道的“流量密码”——从美食到生活方式的全新体验
天平街道一直有着敏锐的嗅觉,早在之前的“66梧桐院”社区食堂就已经掀起了一股打卡热潮,甚至连网球巨星费德勒都特地来品尝过上海本地的早茶!现在,这家“新里137”食堂又承载着更大的期待,食堂的面积更大,菜品更丰富,每天可以容纳数百人次用餐!不仅延续了之前火爆的上海本帮菜,还引入了全新的广式早茶品类,这才刚刚试营业,就已经成了网红聚集地。试想一下,在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能够享受到五星级酒店级别的服务与美食,谁能不动心?
更神奇的是,试运营才几天,早茶的招牌就彻底打响了!许多食客呼朋唤友,一大早就开始排队,只为了抢一口热乎的虾饺、叉烧包。光是看着排队的盛况,小编就已经觉得好兴奋,仿佛这里不仅是来吃饭的,更是来享受一种生活方式的。
社区食堂背后的“人情味儿”——不只是便宜,还很暖心!
除了超高的性价比和美食的品质,天平街道的社区食堂更让小编感动的是它背后那种“人情味儿”。“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这是他们的理念。天平街道利用区属国企的支持,把原本用于出租办公的一整幢楼改造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美食和服务紧紧结合,让吃饭变成了一种生活享受。
你可以在这里从早吃到晚,吃完还能去享受社区提供的各项服务——按摩椅、理发店、书房、便民服务……这一切都让社区食堂超越了简单的“吃饭”范畴,而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难怪会有那么多人慕名而来,这种感觉,简直就像把家搬进了社区一样,舒适又安心。
为什么小编一定要推荐这里?因为它的每一道菜都有故事!
除了超高的性价比和社区氛围,咱们得说说这里的菜色本身。大家都知道广式早茶发源于广州,讲究的是清淡、原汁原味,而且非常考究食材的搭配。天平街道的社区食堂做到了广式早茶的“魂”,比如叉烧包,外皮松软,叉烧的甜咸适中,完全不输于那些老字号茶楼。而他们的豉汁排骨,肉质鲜嫩,每一块都恰到好处,鲜香入味。这个排骨的灵感源自广府早茶的传统做法,讲究的是慢火炖煮,保留肉的弹性与嫩度。
不仅仅是广式早茶,小编还要给大家推荐他们的白斩鸡、酱肘子、酱鸭腿,这些都是之前“66梧桐院”的招牌菜,现在在“新里137”继续发扬光大。酱肘子咸香入味,肥而不腻,白斩鸡皮脆肉嫩,简直让人停不下来。你知道吗?这些传统菜肴的制作方式,其实都传承了上海本地的饮食文化。用大火现炒的方式保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尤其是酱鸭腿,它的酱香味浓郁,还带有一丝丝甘甜,咬一口满口留香,绝对是一道不得不尝的美味。
世界美食的融汇——连意大利面包房也来了
这次“新里137”社区食堂的推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居民的日常饮食需求,更是在探索如何将美食与社区服务结合。小编还注意到,这里不仅有广式早茶和本帮菜,还引入了一家来自意大利的面包房——NONNA诺奶奶面包房。它的创始人Matteo马巍既是专做跨国法律业务的律师,也是一个热爱烘焙的斜杠青年。这家面包房在上海已经开了14家分店,而“新里137”成为了他的新据点之一。
Matteo的面包房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传承了意大利的传统烘焙技艺,还融入了上海的本地口味,打造出了一系列“中西合璧”的点心。比如他家的经典意大利奶油卷,搭配上上海的杏仁豆腐风味,形成了一种既新鲜又熟悉的奇妙感。这种跨文化的美食体验,在这个社区食堂里也能找到。
社区里的美食天堂,等你来打卡!
“新里137”社区食堂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它更是一个能让人感受到社区温度、找到美食乐趣的宝藏打卡地。从广式早茶到本帮菜,从便民服务到国际面包房,这里汇聚了各类美食文化,同时也是社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小编强烈推荐大家来这里感受一下,不仅能大快朵颐,还能享受到久违的社区人情味。真的,走吧,去社区食堂吃早茶!
指望想挣钱的的搞公益,自欺欺人。
众口难调啊!
还行
企业的大食堂标准就行。
发钱给老人吧
知道了知道了
老年食堂,还有老年公交,真不如直接给老人发补贴。
现在城里买饭跟做饭,经济账几乎差不多少,商超买食材做出来,恐怕颇具花费,但从方便,健康,卫生,个人观念,乃至意识那就差的太大了。尤其城市里的老年人,我觉得不只是青岛,讲究的很多,其他地方也有,在城里吃口饭可真不容易,什么菜可以天天有,什么菜可以上,什么菜就不能有,太有门道和讲说了,他们觉得是关乎自我的健康和福气。在青岛做厨子可不容易,得有点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不是什么大乱炖,上什么吃什么,公共大食堂,做什么,就得吃什么,有的老人一看这菜,扭头就走,不吃了,神气十足,有的则不然,天天来吃。在青岛太难了,看的太多了,挣钱不是那么简单的,青岛人不好伺候,年轻的一样有样学,为盘菜都能把桌子掀了,这就是老城市几十年的演变与乐道。
不伦不类,趁早取缔,直接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