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直奔大医院小诊所只配开药?
分级诊疗任重道远
今年10月份的感冒大潮让各大医院又经历了一次“压力测试”,根据媒体10月12日的报道,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近期发热门诊日接诊约600人次左右,急诊科接诊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近100%,门急诊平均每日输液患者达到1300余人。
当排队成了大型三甲医院的日常,二级医院和小诊所则是风平浪静,分级诊疗仿佛成了实现不了的空想。众所周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诊所规模和分布小而密集,数量远超大型三甲医院。但为什么群众生了病还是选择直奔“大三甲”呢?
记者调查
记者以市民的身份咨询了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的10家公立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从“看感冒发烧”、血常规检查、儿科医生和儿童用药、周末是否开放等四个维度进行了咨询,结果如下:
1.检查具有诸多限制。就最基本的“血常规”检查来说,记者咨询的10个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有检验能力,其中仅福清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能力检测甲流病毒、支原体等;有两所卫生服务中心血样需要外送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查;还有的卫生服务中心抽血有时间限制,超过规定时间将不再提供抽血服务。
2.儿科医护人员和药品严重缺乏。有5所卫生服务中心没有或只有少量儿童药品,其中观音峡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接诊14岁以下儿童。
3.周末时间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限。在记者的咨询中,有4家卫生服务中心周末只有值班医生简单开药,有1家卫生服务中心周末有医生坐诊但不提供血常规检查服务,还有的服务中心周末只有上午正常开放。
4.诊疗能力不足。除有的服务中心周末无医生坐诊外,有1家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只能根据患者需求开药,无法提供诊疗服务。
从记者的咨询来看,儿科薄弱和服务时间限制是基层卫生服务站最突出的问题。基层卫生服务缺乏儿科资源,使得患儿不得不去三甲医院集中“扎堆”,使三甲医院儿科人满为患。三甲医院儿科为能接诊更多患儿,不得不推出延迟门诊时间、发热门诊补充医生、扩大输液区域等“应急套餐”。在服务时间上,大型三甲医院周末同样开展门诊服务,这就使得上班族只能舍弃社区诊所,转去大型三甲医院,造成了基层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除此之外,诊疗能力不足和检查上的诸多限制,也大大降低了群众去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诊疗的意愿。
网友意见
在青青岛社区网友发起的投票中,有77.5%的网友看病首选三甲大医院,其次有19.5%的网友看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小诊所,其他网友选择了二级医院和私立医院作为首诊医院。
(共有178人参与投票)
改进
分级诊疗的初衷,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从而让医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追求优质诊疗水平和资源有效下沉中间,青岛已经采取了平衡两者的措施:青大附院与市南区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建设“共管病房”;市立医院与莱西市合作推进县、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基层居民就医服务更高效、便捷和安全。
但从记者的调查和网友的反映来看,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期待更多的在于
1.提高诊疗水平,完善医技检验,让基层医疗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避免变成单纯的“药店”。
2.丰富儿科资源,让患儿能就近享受到有效的医疗服务。
3.延长开放时间,让上班族的“小毛病”不必挤占夜间急诊资源和大型医院的周末门诊资源,让急诊和大型医院的医疗资源能更好地照顾到有需要的人。
4.拓宽“医联体”,让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的联系更紧密,患者转诊更快更方便。
我们期待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多管齐下”,能使不同层级的医疗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也能让基层医疗机构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使他们成为医疗体系真正的“第一道门”。
看病直奔大医院小诊所只配开药?分级诊疗任重道远
人气:891470 回复:40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