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圈养”要不得!
教育部:课间不得有不必要约束!
近日,一位学校教师发布短视频称,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偌大的校园空空荡荡,“课间圈养”现象越发严重。有学生说:课间十分钟包括拖堂2分钟,提前预备2分钟,上厕所跑都来不及。
教育部表示,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现状
在青岛,课间十分钟学生们都在做什么?
网友@手机用户11730965在今年3月教育局做客的民生在线访谈中详细描述了某小学课间十分钟的现状:
市南某小学从上一年级起,老师要求课间可以上厕所、接水,学生们都不敢上操场玩耍,而且会被扣分。后来又借着疫情看管更严,连大课间操都没了。现在疫情已过,课间只有上卫生间的学生出来,午饭后也只有上厕所的学生出来,只有大课间恢复了课间操。学校领导不松口,老师不鼓励出来活动。
从网络上家长反映的各种相关信息来看,“课间圈养”的现象比较普遍。
原因
1.为满足疫情期间和过渡期间的应急性要求,部分学校对课间的学生活动做出了统一规定。
2.目前我市有不少学校存在学生数量超出设计、人均活动面积小的问题。狭小的空间无法容纳学生跑跑跳跳,于是“课间圈养”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3.学校为避免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意外伤害,采用“课间圈养”方式规避风险。这与保险等兜底保障措施不到位有关,也与某些家长的过度维权有关。
@仍是少年:因为怕学生受伤让学校赔偿,赔不起啊,因为不管是不是学校的过错只要在学校受伤都算学校错,班主任也要遭批降薪降级等等,就是因噎废食,不过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讹人的家长也不少。
针对“课间圈养”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但截至发稿暂无回复。
户外活动的益处
1.有益于少年儿童提升身体免疫力、改善视力、阳光也可以促进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还利于消除由于上课时久坐所产生的肌肉的静力性紧张。
2.当大脑分泌多巴胺时,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户外活动就是大脑分泌多巴胺的有效途径。
3.户外活动能满足孩子积极探究的天性,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运动还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对维护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正面意义。
参考
为保证学生在课间的充分休息和活动,天津市将小学课间从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
厦门的中小学校在课间10分钟要“清空”教室,让学生起身离座、走出教室,缓解眼睛疲劳。厦门市教育局表示,经过2022年多方位采取措施,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1%。
武汉光谷十一小的校园课间可以变成“无动力游乐场”——荡秋千、挖沙坑、爬软梯、滑梯“冲浪”,每个教室里有游戏收纳盒,装着跳绳、魔方、围棋、跳棋等,每个教室门前都有跳房子格,走廊有“飞镖场”、跳远格,楼梯下方是游戏间,下课后,学生不用走远,就有丰富的游戏可玩。
“课间圈养”要不得! 教育部:课间不得有不必要约束!
人气:36348 回复:25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