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助老食堂就挤满了人,大家分工明确,有和面的,有擀皮的,有调馅的,有专门负责包饺子的。皮薄、馅多、个大是大家包饺子的共同特点。
万爱敏是温哥华社区的文艺管理员,也是助老食堂的志愿者,食堂试运行之初就来这里帮忙。温哥华社区有五个小区,居住的老人不少,助老食堂就是为了方便老人吃饭修建的。
当初在菜色搭配上考虑到社区里的老人喜欢吃面食,居委会决定每个周二和周五给大家伙包包子和饺子。
饺子味美,来吃的人多是好事,但万爱敏却犯了愁,助老食堂一共两位师傅,就算从早晨不停歇包,一上午也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没办法,居委会就向小区居民求助,没想到第一天就来了十多位志愿者,居民张亚非就是其中一位。
在帮忙的志愿者队伍里,有不少都是65岁以上的,按理说助老食堂就是给他们建的,可是每周到了时间不用叫,他们就会主动过来帮忙。
从最初的十几人,到现在的三十多人,志愿者越来越多,他们之间还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志愿者不能免费吃饺子,要吃也得自觉排队花钱买。
记者:江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