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知道地铁重要了啊?非得说胶南用13号线就够了?这不都是你说的吗?还说6号线鸡肋!总之你的意思不就是让胶南人民都只指望13号线呗!懒得再理你了!免回!只知道自己方便,不考虑别人的!
10天内始发3台盾构机!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开启建设“加速度”
以下是引用yanyuqqd的帖子: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了解的青岛地铁的建设过程,或许大家就会平心静气了!2013年,第二轮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由于此时胶南与黄岛已经合并,合区时将灵山湾影都附近拟定为未来的新黄岛区政府,
以下是引用yanyuqqd的帖子:
以下是引用kevin微尘的帖子:
我不清楚你是不是黄岛人?2012年黄岛胶南合区前后你是不是在黄岛居住?如果是得话,我想你应该知道当时是计划将滨海大道“规划展览馆”附近拟定为未来的新区中心,否则为什么要在那里建个展览中心?那个地方当时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外啊!由于行政区划合并约定俗成的“留名不留驻,留驻不留名”,官方批复的黄岛区驻地是原胶南市政府驻地,但两地相距很远,中间又是荒地,黄岛的公务员不愿去胶南。 就想在两地之间新建行政中心。但很遗憾的是,正好赶上了国家严管,不许政府部门新建厅堂馆所,所以这事就搁浅了。于是就出现了现在东区办公中心和西区办公中心的局面,各部门分居东西两地,很多实权部门都还在东区长江路办公,绝不是你上面说的什么在胶南深圳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规划展览馆”在当年是外地人来参观的打卡地,马路对面不远处建了个饭店叫“鲤鱼城”,6号线和13号线才在这里换乘,这个规划展览馆后面三四百米的地方就是换乘站“灵山湾站”,而不是那位“自称大叔”的人说的九龙社区。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当时规划中的城市中心,只是后来受挫了。由于地铁的规划和建设周期很长,原来的规划不一定跟后来的发展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规划时合理,建设时很多人不理解的原因。
这位老乡,区政府不等于新区(功能区)管委哦。
你说的怕怕打脸的事我懂,但也正因为有了2027这说法,所以如果没人持质疑的意见的话,他们也会慢慢的修,总之,工程承包给了各标段,人家钱照拿。下几个盾构机还不是看轻重缓急。所以我才觉得值得讨论,如果怕被打脸,那就往时间长了说,这种作风是好还是坏呢。有些东西大家不是不懂,而是从中也能看出态度问题吧。
以下是引用yanyuqqd的帖子:
以下是引用kevin微尘的帖子:
是的,区政府不等于新区(功能区)管委。但从青岛开发区时期,就是与黄岛区合署办公的。如今的西海岸新区与新的黄岛区依然如此。我说的事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你不在黄岛,是不会理解的。只有亲自见证了开发区(黄岛区)、胶南市、新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一步一步是怎么计划、调整、改变、最后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人,才能明白发展道理的曲折。十几年前往返青岛和黄岛靠的是坐轮渡,后来有了隧道公交,再后来有了地铁1号线;往返黄岛和胶南靠的是坐10块钱的小公共,合区之后才有了K1路公交,几年前又有了地铁13号线。为什么1号线修到王家港而不是别的地方?不明白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
以前原胶南的公交主要还是那个叫“八方交通”的公司在运营,后来在我们的建议下才有了“温馨巴士”即现在的城运控股,那时胶南去乡镇的线路大都是被个体承包,然后停靠在胶南一中原址那个附近的车站那里。那时原胶南到乡镇的与其说公交不如说叫小公共,车辆破旧、发车间隔时间长、管理混乱、票价贵,甚至还经常超载。
以下选自相关档案:
那时整个西海岸都被划过去过(不仅是那时的黄岛,而且那时的黄岛范围更小,哈哈)。那时的潍坊还曾降格为县级归昌潍管。包括那时的胶州也不是现在范围的胶州,那时的胶州相当于地级市了。
曾经这里属于昌潍专区,也曾属于滨北专区,也曾属于胶州专区(当然那时的胶州专区不等于现在的胶州市,那时的胶州市叫胶县,跟其他县隶属于胶州专区。)
可是很多人就混为一谈,他们就以为西海岸是从胶州市划出来的,就把胶州专区跟胶县混淆
因为资料里,有的不写“胶州专区”而是写“胶州”,就有人误以为那里的“胶州”是现在的胶州市(胶县)!甚至即便写“胶州专区”也有为会误认为胶州专区等于胶县等于胶州市。
但愿我们的城市也高效吧。
但愿如此吧。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有人说,这一个月是他上班多年来最幸福的时光;有人说,这一个多月里,爸妈脸上的笑容都多了;有人说,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这一年他要坐遍6号线每一列车……5月26日,青岛地铁6号开通满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当中,6号线运送乘客超142万人次。TACS列车开行7708列次,总运营里程190408.6列公里,列车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100%,16项行业关键指标中15项指标零触发,达到了既有线路历史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