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汉・王充《论衡》)
【大意】
没有比有效验更能说明事情真相的了,没有比有证据更能肯定论点正确的了。空洞虚假的语言,即使符合根本的道理,人们仍然不会相信。
【延展】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学家。在楚怀王、楚襄王时代,曾当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官,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他不但文章出色,仪表也是“风流潇洒,英俊不凡”。
当时的大夫登徒子,就在楚襄王面前说他“好色”,楚襄王便把宋玉找来问话。宋玉说:“没有这回事啊。相反,好色的不是我,恰恰就是登徒子自己。”
楚襄王问他有什么根据。宋玉就说(原载《登徒子好色赋》):天下的佳人没有比得过楚国的,楚国的姣娘要算我家乡的最好,我家乡的美女之中最最拔尖的,就是我东邻的一位姑娘。这位姑娘,身材适度,不高不矮,脸色也天生好看,不用擦粉抹胭脂;眉毛、皮肤、腰身、牙齿,没有一处不美。她微微一笑的时候,那漂亮更是难于形容,要让阳城、下蔡那些花花公子见了,不着迷才怪呢!可是,这位“东家之女”,常常攀登墙头来偷看我,已经整整三年,我至今还没有接受她的顾盼。
接着说到登徒子,大意是:“至于登徒大夫,就和我截然不同了。他的妻子,头发乱、耳朵斜,嘴唇裂、牙齿缺,走起路来,弯着腰、一瘸一拐的,而且满身癞疥,还患着严重的痔疮。而登徒大夫却很喜欢她,已经同她生了五个孩子了。”
最后宋玉反问楚襄王:“您看,究竟是谁好色,这不是再明白不过了吗?”襄王听了,觉得似乎也有道理,也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