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论坛

帖子18678369

进入论坛

我是青岛市机动车驾驶培训中心第26期学员,那个年代才是真正的学车!

我奋斗我光荣

楼主2024-12-20 10:43

最近身体一直不好,天天靠大量的药物维持着,夜里老睡不着,总是在会想我的前半生,甚至都能想起小学儿时的事情,我是1973出生的,从小就不好好上学,整天逃课,俺爹俺娘为我操碎了心,1987年,我14岁那一年,我非要去学车,俺爹无奈之下把我送到南京路的青岛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学车了,当年的学费我记得很清楚,1800元,但不接受个人报名学车,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才行。

待续
青岛论坛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301条)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很快结束了,分兵大会那天一千多个新兵都打好行装按原有队列秩序在操场上集合,分兵仪式很隆重,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厅长及省总队班子领导都到场了,领导们讲完话后开始分兵,喊到谁谁就去指定的车辆前登车,全省地市太多了,一千多个新兵根本不够分的,每个地市支队顶多分个二三十个,在军乐中,新兵们很快都按名单分走了,整个操场上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七个新兵无人认领,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我心理非常忐忑,这他妈咋回事?我没人要吗?

1800,不容可观啊

允许我们出营门是因为我们刚刚授衔了,授衔了意味着我们已经是真正的军人,真正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战士了,所以说有了领章帽徽才是真正的军人,身上的那套军装才算完整,否则身上穿的军装光秃秃的无法出门,所以在这之前绝对禁止新兵出营门。

新兵连的生活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新兵们入伍前的各种毛病基本都治好了,都规规矩矩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连走路都昂头挺胸的,走路时遇到军官都会立正敬礼,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被允许每周的星期天可以出营门了,但请销假制度还是很严格的,单人不准假,必须三人以上同行才可以,下午四点半以前必须归队,我们的营区驻地在一个村子里,非常偏僻,自从教导大队建在这里以后这个村子开始繁华起来,在我们营区大门外开了好多个店铺,其中有家小馆子非常不错,我和几个铁杆战友经常到这家小馆子吃,这个小馆子是夫妻俩开的,地道的安徽农村土菜馆子,我们最喜欢吃的就是他家的老式铜火锅,火锅有两种,牛肉火锅,羊肉火锅,牛肉锅15元一套,锅底有豆腐,地瓜细粉条,铺在锅底的豆腐,粉条上面满满的都是酱好的筋头巴脑酱牛肉,香菜,菠菜,白菜随便吃不要钱,牛肉吃完了再加,加肉10元一份,满满的一大碗,绝对吃到撑。

羊肉锅20元一套,其他配置都一样,再加羊肉15元一大碗,绝对实惠。我的铁杆一共五六个人,我们每次来都是牛肉火锅和羊肉火锅各来一个,安徽的火锅都是麻辣或香辣味的,炖牛羊肉的时候就是红油做法,味道相当纯正,吃了绝对上瘾,我们每次都吃的爽歪歪,安徽的地瓜细粉条涮火锅吃也是一绝,非常好吃,那粉条一股浓浓的地瓜乡,有韧性,有嚼头,粉条我们一般都会再加个两份,一块钱加一份,再来说说酒,安徽这边以喝白酒为主,白酒品种太多了,眼花缭乱的我们一般不喝白酒,啤酒有两种,圣泉和廉泉两种,都是安徽产的啤酒,这两种都非常好喝,我们青岛人喝了都说好说明这个啤酒绝对不错,一块五一瓶,每次我们都喝得一地酒瓶子,老板两口子很惊叹我们这些小家伙的酒量,每逢星期天我们都是中午早早的就到了,吃饱喝足了就回宿舍睡觉,每个星期天周边的几个小饭店全是当兵的,家家都满满的。

叠军被,叠军大衣,整理内务,个人仪容仪表这些科目完成后进入了队列训练阶段,这个阶段,从站姿开始,真正的新兵连生活这就开始了,完成从一个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中的训练是极其严苛的,新兵们入伍之前在家里无论多么的娇生惯养,多么的放荡不羁,在这里什么毛病都给你治好了,部队上是绝对不惯毛病的。

一千多个新兵在大操场上一周的叠被子,叠军大衣训练很快就过去了,新兵们各个都能把松软的军用棉被,军大衣叠的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特别是那军大衣,叠的方方正正的,外人看到的话你不告诉他他绝对不会想到这个叠的方方正正的方块竟然是军大衣。每天早晨起床后每个班的床铺上,叠好的被子,叠好的军大衣方方正正的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铺位上,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到部队后的一个科目是叠被子,这个叠被子整整联系了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啥也不干,就是全团新兵在操场上连叠被子,班长手把手的教,排长,连长来回的巡查,看到谁叠的不好上去就是一脚,绝不惯毛病!

来部队后的第一顿饭算是吃过了,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从胶南黄岛来的那些农村兵,他们更是感觉部队的伙食好极了,第二天早晨的早餐更让我们见识到了部队的早餐,一盆肉丝辣椒炒雪里红咸菜,一盆一卤鲜腌小青菜,一盆尖椒炒鸡蛋,一盆炒豆芽,还有一个盆里装的是煮鸡蛋,随便吃,大米粥,馒头,炸馒头片。这个早餐怎么样?天天如此,而且天天换花样。后来才知道部队上的早餐为什么这么丰富,白天的训练强度太大了。

发在这里可惜了,整理一下,这不就是一部纪实小说嘛!

在我们进入礼堂之前以班为单位的各个就餐区内已经摆好了饭菜,没有桌子,没有椅子,所有的饭菜都释放到地上的,吃饭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围在一起蹲着吃,连新兵团首长都一样,每顿饭四个菜一个汤,主食是米饭,馒头,这是我们进入部队的第一顿饭,每个班四盆菜,就是那种黄色的搪瓷盆,一盆五花肉黄豆芽炖粉条,一盆红烧肉(这个菜与排骨是互换的,每天轮流吃),一盆尖椒炒豆腐干,这个菜好吃,我非常喜欢吃,还有一盆红烧鱼块,就是鲤鱼鲢鱼啥的切成大块过油炸过后再红烧,说实话这鱼做的味道还是相当不错的,我喜欢。主食是米饭馒头,汤都是青菜汤,安徽那边都喜欢喝青菜汤,还放辣椒。

我们到达教导大队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多钟,到达后我们就分连分排分班,分好后就带着各自的行李去各自所属的班排宿舍,进宿舍前所求的个人物品全部被统一集中到每个连的保管室集中存放,新兵训练期间无特殊情况个人物品一律不准动,因为部队啥都有,啥也不缺。

我们把个人物品统一放到保管室后才带着部队发放的物资来到各自的宿舍分床位,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我的眼睛已经花的很厉害了,实力非常模糊,所以我写的东西错别字会很多,我也不去校正了,大家从和着看吧

到了教导大队后,我们被分配到各自的连队里,每个班十个人,加一个班长共十一人,班长都是教导大队的首批干部学员,肩上都挂着红色的军校学院肩章,我们的班长是安徽兵,在来教大提干前是六安县中队的一名优秀班长,军事素质绝对过硬,这个我后面会单独讲,每个班一间宿舍,大概有四十个平方吧,一进宿舍门,冲着的就是一个大通铺,就像农村土炕那种,全班除班长外十个人,有九个人睡在大通铺上,房间们的两侧一左一右各有两张木质单人军用床,一进门的右侧那张床是班长的,左侧那张床是从新兵里挑选出来的副班长的,也就是我的床,我被任命为副班长了。

车队浩浩荡荡的从火车站车发后大约跑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合肥市郊区的肥西县二十埠,这里是妥妥的农村,村里的老百姓住的房子你们绝对在抗战的影视剧里见到过,黄泥土的坯房,茅草的屋顶,那一年给省总队在这里划拨了很大一片土地在这里建了一个标准化的教导大队,教导大队其实就是省总队的专属军校,在那个年代,由总队政治部组织全省义务兵统考,考试合格的去教导大队培训一年,毕业后就提干了,就是武警部队少尉警衔的警官了,这个模式是根据北京总部的要求在全国展开实施的。这个教导大队那一年刚建成,所以,从此以后每年的新兵训练团就设在这里了,同时全省的汽车驾驶员训练大队也设在这里,这个汽训队规模不小,大概有四五十辆教练车吧,都是东风和解放军用卡车,去火车站接我们的车队就是汽训队的车。

还漏了几样,还有军用棉袄,棉裤,搪瓷水杯,搪瓷饭盆,军用铝制饭盒。

这军用棉袄棉裤穿身上那是真的暖和,质量绝对杠杠的。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别看来接新兵的车是解放军用卡车,但是每辆车的车厢只能装二十个新兵,多了根本装不下,为啥?

我们这批新兵从青岛出发前一周就在武装部领取了全套的武警部队军装被服,从袜子,内裤,白衬衣,解放鞋,军用棉鞋,春秋衣,春秋裤,冬季保暖内衣,内裤,保暖棉背心,作训帽,冬季翻毛棉帽,一套作训服,一套冬常服,一件军大衣,一床军用棉被,军用床单,还有脸盆,背包带,军用水壶等等杂七杂八的,管这些我们就够背的,每个新兵还有一个自己的个人物品行李箱,父母给准备的东西都把行李箱装的满满的,说句不好听的,听兵们在站台上排队登车的时候都是肩扛手提,走路步履蹒跚的,军用卡车的车厢其实并不大,所以,连人加行李每辆车装二十个人就满满的了。

蚌埠离合肥很近,不到二百公里,火车很快就到了,火车进入站台还没停稳我们就看到在站台上停了一大溜的军车,都是那种带帆布大蓬的解放军用卡车,一辆接一辆的整齐排列着,不用说,这就是来接新兵的车队,我们下车后在站台上整队,点名,报数后,接兵团长向来车站接我们的省总队参谋长敬礼,报告,请指示后,总队参谋长下达了全体登车等命令,参谋长的命令非常简短,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就四个字:全体等车

火车开了,载着对部队满怀憧憬的我们就这么离开了家乡奔赴了军营,火车是那种绿皮车,跑起来咣当咣当那种,时速最快也就能跑60公里,记得好像每节车厢厕所背面都有一个烧开水的小茶炉,这玩意是烧煤的,列车员得按时过去加煤才行,每节车厢都有一名列车员,车厢尽头有一间专门的乘务员室,列车员没事的时候就会呆在里面呢休息。

我们的目的地是安徽合肥,那个时候青岛还没有直达合肥的火车,我们是从安徽蚌埠转的车,我们从青岛出发,咣当咣当的坐了两天才到了蚌埠,到了蚌埠后我们在站台上没等多久就上了去合肥的列车。

新兵们在火车站出发的那一天来送行的家属们和新兵们在站台上都有说有笑的家长们的嘱托,孩子们的坚决保证。那气氛是相当的热烈,突然几声哨响,全体上车了,上车后靠站台一侧的窗户很快都被新兵们打开了,新兵们从窗户上伸出头来继续与家人们有说有笑的交谈着,过了大概二十分钟吧,突然咣当一声,火车开了,车厢内的新兵,站台上的爸妈及亲属们刚才还欢声笑语的,随着火车的突然开动瞬间大哭起来,送行的家人们一边哭一边挥着手跟着缓缓开启的列车奔跑,这个时候车厢内的接兵干部已经下命令关闭车窗了。

当年我们那批新兵还有黄岛和胶南的,这两个地方征的新兵三百人,所以这期间我经常拉着团长去胶南,黄岛,这两个地方都有我们的接兵干部在当地工作,这三百名新兵最后也是由当地武装部安排车辆从黄岛坐轮渡送到青岛火车站集结登车的。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扫码下载青岛新闻客户端

爆料100%有奖 奖金最高万元

我说两句

打开青岛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