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论坛

帖子18678369

进入论坛

我是青岛市机动车驾驶培训中心第26期学员,那个年代才是真正的学车!

我奋斗我光荣

楼主2024-12-20 10:43

最近身体一直不好,天天靠大量的药物维持着,夜里老睡不着,总是在会想我的前半生,甚至都能想起小学儿时的事情,我是1973出生的,从小就不好好上学,整天逃课,俺爹俺娘为我操碎了心,1987年,我14岁那一年,我非要去学车,俺爹无奈之下把我送到南京路的青岛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学车了,当年的学费我记得很清楚,1800元,但不接受个人报名学车,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才行。

待续
青岛论坛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302条)

当年我们那批新兵还有黄岛和胶南的,这两个地方征的新兵三百人,所以这期间我经常拉着团长去胶南,黄岛,这两个地方都有我们的接兵干部在当地工作,这三百名新兵最后也是由当地武装部安排车辆从黄岛坐轮渡送到青岛火车站集结登车的。

在招待所吃过早餐后我和我父亲就到他们房间聊了聊天,在我父亲的极力挽留下,团长答应从原来住的宾馆搬到招待所住,一直到所有入伍新兵在火车站集体登车出发,他们一共在招待所住了接近一个月,这期间团长的出行都是我开着五十铃进行服务,人多的时候我的五十铃大头车坐不下我就开着我父亲单位的一辆丰田海狮面包车,这辆海狮面包这期间基本就停在招待所备用,我一直陪着一起在招待所住,那段时间他们过得很开心,招待所餐厅和家委饭店的饭早吃够了,白天他们工作忙完了我就开车拉着他们到处吃,什么春和楼,红房子,劈柴院,沧口锅贴,沧口振华路饭店的鸡丝混沌,四方路新疆人烤羊肉,台东威海路的羊汤,四方兴隆路的羊汤,特别是劈柴院和威海路上的涮羊肉,涮海鲜铜火锅,他们是真吃服了。

我的车技就是那个时候跟着俺师傅跑长途练出来的,无论多远的长途,俺师傅几乎就不怎么开车,都是我开,他在旁边坐着手把手的教我,时时刻刻帮我盯着路况,我稍有犯错他就跟训孙子一样的呵斥我,路上扎轮胎了都是我换轮胎,装上货后盖篷布拆篷布,绳子捆扎都是我干,那时候我才十五六岁,纯孩子一个,我学徒的时候我真吃了些苦。所以,后来我开那个五十铃大头车在我手里简直就跟我的个玩具似得,早就经过千锤百炼了。我17岁那年,也就是1990年我当兵那一年,接兵干部按惯例逐户家访,到我家来家访的是当时的接兵团团长和一个参谋,我开着五十铃大头车跟俺爹到他们住的宾馆接的他们,因为他们住的宾馆离我家挺远,我开习惯了,一路上开得飞快,接兵团长和那个参谋惊呆了,俺爹告诉他们我14岁就学车了,他们都愣了,要来我的驾驶证翻过来覆过去的看。

到我家完成例行的家访程序后接兵团长和参谋就留在我家里吃了个便饭,那个年代都是家访到谁家就留在谁家吃饭,首先说明一点,到家里家访之前必须是确定了新兵入伍资格之后地方武装部才会安排接兵部队进行家访,接兵部队基本没有什么自主权,一切都是地方武装部说的算,新兵到了部队后才是部队说的算。
在我家的晚餐团长和参谋吃的非常开心,说是这是到青岛以来吃的最好的一顿饭,整桌的菜都是我去家委饭店订的,家委饭店的拿手菜基本全上了,真把他们吃服了,俺爹找了几个陪酒的把他俩全放倒了,晚上没送他们会去,太远了不说关键他们都喝大了,我就开车把他俩送到我父亲单位的招待所,别看说招待所,档次相当高,什么档次呢?从楼梯到走廊,一直到房间,都是加厚的内蒙纯羊毛地毯,早餐是精美的自助餐。第二天一早我和我父亲就早早的到招待所等着他们,他们起床后陪他们去餐厅吃的早餐,我到了部队新兵训练团结束后他曾经想把我要到他那里去给他开车,结果他没能要走,为这事他还专门给我父亲写了一封信解释,因为从青岛走之前他曾答应我父亲让我给他开车,结果没办到,他认为亏欠我爹了,真是好人,实在人,他老人家到现在我们都还经常联系,他和老伴也经常来青岛转一转,老人家是正师职退下来的。

大幕这开始写回忆录啦?

你这年龄不算大啊,按照道家的划分还是青年,连中年还没有到呢。好好调理好身体科学均衡饮食,回头开个饭店一定会火。{2045}

运输车队的大货车常年往全国各地运送设备,设备送到目的地后都是空车返回,谁空车返回?傻呀!那个时候还没有配货市场,那是后来才有的,我当年就跟着我师父整天跑长途,货物送到后我们就会在当地市,县中心区域找一家大型旅社,有停放大货车停车场的那种,类似青岛当年的交通旅社,到了旅社开好房间到停车场把车停好后我们就会把提前准备好的一块牌子放到挡风玻璃上,牌子上写着“山东青岛方向”然后再夹张写有房间号的纸条就行了,货主会自动到房间找我们,我和我师父一般都会找好房间住,在旅社附近找好饭店,什么好吃点什么,一般我们在旅社最多呆个两三天就会等到山东青岛方向的货源。那个年代所有的大货车司机都这么干,都赚得盆满钵满,记得那一年我跟着师傅送设备去广州,回来时在广州的省军区第一招待所配了一车到青岛的货,整整十二吨瓷砖,严重超载,好在我们的东风卡车是新车,撑得住,我记得那一趟的运费是8000元,哈哈,我是徒弟,屁毛没有,不过在广州逛了两天师傅给我和我爸妈买了一些衣服和皮鞋,这些师傅花了不少钱,那个年代广州的服装鞋帽还是很时髦的。

运输队的师傅们我都认识,我刚拿到驾驶证的时候在车队跟俺师傅实习过,所以车队的师傅们那我都当孩子一样,有时在家委饭店吃饭碰见都会喊我过去一块吃,我如果跟小伙伴们一块不方便过去他们一般就会给我们送过个菜来。当然了,我对这些老师傅们也是非常的尊重,而且我基本都是叔叔大爷的叫,那个时候我每天下班回家后基本就把单位的五十铃大头车放下不动了,如果有事出门我就骑摩托车,我喜欢骑摩托车,我家里有个崭新的雅马哈125,那个年代有个雅马哈125骑着那是相当的拉风,所以下班回家后我一般情况下不再开车出门了。我跟师傅们都住在一个宿舍里,他们运输队的车都是些大型货车,用起来不方便,所以谁家里有个事要用用车很多师傅都借我的大头车用,我这个车用起来方便一些,我都是把车钥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开。

离家委饭店不远大约最多100米处就是家属院的澡堂子,澡堂子很大,里面有三个大泡澡池,一个高温池,两个普通温度的池子,泡完澡就去淋浴区冲澡,澡堂子一进门是更衣区大概有一百多个更衣橱,本单位职工洗澡都是免费的,每个月都发澡票,根本用不完,单位运输车队的那一大帮师傅们下了班经常先去泡澡,洗完澡后一些好喝点酒的就直接到家委饭店开喝了,喝舒服了再回家,那个年代车队的司机师傅们手里都有钱,都在外面干私活挣外快,他们家家生活的都很滋润,所以他们点菜都点好菜,葱爆羊肉,溜肚片,辣大肠,葱烧茄参,卤肉拼盘,海杂拌,筋头巴脑的酱牛肉,啥好吃点啥,他们不差钱。

家委饭店的生意为啥火爆?好吃,便宜,绝对的经济实惠。

为啥好吃?做饭的厨师都是从我父亲单位食堂退休的老师傅,退休后再到家委饭店挣一份钱,那个时候叫“补差”,所以说家委饭店无论是炒菜还是面食样样都是老师傅们的经典之作。
为啥便宜?这个就更简单了,家委饭店使用的门面房是职工家属楼楼底的网点房,是我父亲单位的公房,设立家属委员会饭店的初衷是既能解决一些职工家属的就业安置问题,又能给广大职工及家属们提供就餐服务,所以房子是免费的,一分钱不收,所以,家委饭店几乎是没有什么费用的,所以菜价订的非常便宜。
家委饭店的面积很大,大厅里摆了大概有十几张桌子吧,都是那种圆桌圆凳,是我父亲单位食堂无偿提供的,桌子很大,都是些十人桌,所以吃饭的时候就跟在食堂吃饭差不多,基本都是凑桌,每桌上基本上都至少拼了两桌客人,可吃各的,互不影响。

那些年我家来客人比较多,基本都是来找我父亲的,南来的北王的全国各地哪里的都有,关系好的,感情比较深的的,我父亲基本都请到家里吃饭,一般都是从家委饭店点几个菜,简单,省事,便宜,关键是客人吃的心理非常舒坦,非常有面子。

那个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们是这个家委饭店的常客,自动AA,为什么说是自动AA,这得益于家委饭店的结账流程,每个人想吃什么先交钱开票,然后到取餐窗口凭票取餐,所以,小伙伴们来了之后一般都是先看看先到的人都点了什么菜然后自己再去点其他菜,别点重了,啤酒票一般都是提前买好了,每个人兜里常年都有几张,蓝边大碗,谁碗里的啤酒喝完了自己拿着碗去窗口打酒。窗口打酒的速度非常快,到了饭点啤酒都是提前从大罐里倒到一口缸里,碗端过来一舀子就打满了,绝对秒打,否则根本不赶趟,全是啤酒沫。

想到哪说到哪,补充一点,家委饭店早餐的油条非常好吃,那才叫油条,那个年代的油条很少有现炸的,这个不接受任何抬杠,家委饭店的师傅们都是三四点钟就开始工作了,那油条炸的可不是一点点,茶几子大小的竹筐都是十几筐,几十筐炸,炸好后一筐筐码放整齐各个早餐供应点来取,那个年代卖油条不过称,每斤20根,数着卖,光用钱不行,还得用粮票,一斤油条一斤粮票。

当年还有一道经典菜,现在的饭店里已经见不到了,葱烧茄参,这个菜真好,口感杠杠的,很奇怪,现在茄参很少见了。

还有道菜,溜肚片,妥妥的下酒菜。
家委饭店还有个绝活,大葱木耳肉馅的大肉包子,每天到了饭点都排队,去晚了就没了,这个包子简直就是一绝,咬一口兹兹冒油躺汤,什么青岛大包,跟这个包子都没法比,我们家经常去买点大包子做一锅大米或小米粥,全家的晚饭就解决了。

家委饭店的火爆不仅仅是啤酒好,他家的菜也是绝对杠杠的,那个年代很多家里来客人了都会去炒两个菜拿回家,都是连盘子拿回家,大家彼此都认识,过后都会把盘子刷干净了送回去。

他家厨师很棒,做的菜都很经典,可以说都是必点菜的下酒菜,黄瓜拌冻粉,黄瓜拌猪耳,黄瓜拌海螺,辣油菜拌粉丝,呛土豆丝,虾皮拌凉粉,卤拼盘,热菜里的海杂拌(海螺肉,扇贝肉,笔管鱼,乌鱼花,鱿鱼花,鱿鱼头等海鲜配上黄瓜片,木耳,竹笋片爆炒),肉杂拌(肚片,大肠,猪心,猪肝片加尖椒青椒木耳等爆炒而成),一般三五个人吃饭一个海杂拌,一个肉杂拌海鲜和肉类就全齐了,再点个青菜就齐了,人如果再多点,那就再来个凉菜,烧条鱼就完美了,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新鲜鱼,都是冰货,刀鱼,鲅鱼,偏口,黄花,光鱼之类的,但是,烧菜的师傅做出来的鱼味道绝对杠杠的,我现在回想一下都直流口水。
活鱼也有就是鲤鱼草鱼鲢鱼,饭店后厨有个水泥尺子在里面养着,油泼鲤鱼,油泼草鱼,鲢鱼头炖豆腐,鲢鱼身子油炸做红烧鱼块,一做就是一盆,跟大锅菜似的,挖一勺子就是一份,按份卖,红烧茄子也是这样卖,这种菜单独炒太耽误功夫了,味道还不好,就是大锅菜做法最好,小炸鱼也一样都是整盆的炸,所以上菜快,基本就是人坐下了就开始上菜了。

家委饭店的中餐和晚餐非常火爆,基本都是冲着他家新鲜纯正不掺假散啤去的,每天中午11点以前青岛啤酒厂专门运输散啤的东风啤酒罐就会准时把刚出厂的新鲜啤酒送来,新鲜的啤酒会送管道直接送进家委饭店的啤酒罐内,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饭店和一些大一点的小卖部啤酒罐就已经配备加气设备和制冷保鲜设备了,所以打出来的啤酒口感绝对棒。一些小卖部也有卖散啤的,但多数是卖炮弹那种铝皮罐的,再后来塑料桶的也出来了,那是后话了。

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物质方面已经算是很丰富了,副食品方面基本是想吃啥就有啥了,我们家住的宿舍里面有一个家属委员会饭店,两家个人开的小卖部,家委会饭店经营一日三餐,连早餐都非常丰富,馅饼,油条,鞋底,茶蛋,大米粥,小米粥,填沫(添,这才是青岛老添沫的真正叫法,为啥?调好味的玉米面粥熬了一大锅,不断的往锅里添加菠菜,苔菜等小青菜,青菜放早了就泡烂了,现添加新鲜青菜的添沫喝起来口感那才叫正宗,现在市场上卖的哪叫添沫,简直就是一锅烂菜叶汤。),豆浆,小咸菜,特别是鸡丝混沌那绝对是一流,早上吃根油条来碗混沌绝对吃的舒舒服服。

说完冒烟的,再说下菜的,你一定知道“马蛋子”?知道什么是“炮蛋”?17535663791753566379
--------------------
马蛋子是灌装不合格没有贴的大棒,炮弹就以前的散啤,铝皮罐,跟个液化气罐似的。我们几乎天天哈散啤,来盆蛤蜊,黄瓜拌个猪头肉,绝了!


我奋斗我光荣 2024-12-20 16:32:11 编辑

记住了:那个年代能去学车的都不差钱,每天给教练两盒双马烟(一马)什么叫一马?你懂吗?


哈哈哈哈,不光知道一马,二马,还知道为了对付“将军”一直骑大马,我们还生产了“统帅”,领导着将军,

说完冒烟的,再说下菜的,你一定知道“马蛋子”?知道什么是“炮蛋”?{101}{101}

别看那一年我才16岁,其实从那时起我就在街道生产服务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充分的融入到了社会经济活动当中,而且是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初期市场经济的双重轨道,那个年代有脑子,有胆魄的人都发财了,而且是发大财!

这个五十铃大头车在当年绝对是个好车,杠杠的,这个车从提回来以后除了我之外就没有任何人摸过,简直就跟我的私家车一样,每天上午我开车去学校上学,下午回公司装上满满一车给我父亲单位配送的货物,基本都是些机电产品,五金土产之类的,然后我就开着车带着几个公司的装卸工去我父亲单位的物资仓库卸货,几乎天天如此,卸完货,仓库签字验收后就万事大吉了,我就下班了,直接开车回家了。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扫码下载青岛新闻客户端

爆料100%有奖 奖金最高万元

我说两句

打开青岛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