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说了也是白说——九上《单句和复句》

人气:500329 回复:0

说了也是白说——九上《单句和复句》

教材
    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单句和复句》,11页:

    第一组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有特定语调,能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们称之为“单句”。第二组的情况要复杂些——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在复句中称为“分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复句”。
浅析
    上文第一句单句的定义似白说了。

    一、所谓单句定义,其实是句子定义

    见2021学年八年级上册《句子的成分》,85页: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
   

    此处句子定义与前述单句定义,它俩的关键词语相同:
    1.结构:词或短语构成。
    2.语意:能独立表达完整意思。
    3.语气:特定的(一定的)语调。
    可见,九年级上册单句的定义只是对八年级上册句子的定义的抄袭。
    换言之,师生要知道的是单句定义,但却以句子定义被告知。
    如题。
    句子分单句、复句。前者为属,后者为种。如此呈现单句定义是把属概念当作种概念了。这至少有欠严谨。
    对术语定义须严谨。
    归谬:
    若可如此定义单句,那么,也可如此定义复句的,因为复句也是句子句型之一。于是,也就无须赘言“第二组的情况……称之为‘复句’”(教材第二句复句的定义)了——只须把句子定义重复一次便可。

    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我们称之为“复句”。
   

    二、单句(复句)定义之种差

    定义=种差+属。
    定义往往是一个偏正短语。定义的中心词表“属”,它的修饰限制成分表“种差”(该事物的性质、特征等)。
    单句,不可析出分句的句子。种差,“不可析出分句”;属,“句子”。
    复句,可以析出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种差,“可以析出两个以上分句”;属,“句子”。
    因它们的“属”是句子,故可略去“结构、语意、语气”等关于句子的解说——只指向种差。
    1.辞书关于“单句”之说:

    《汉语大词典》——【单句】② 语法术语。指不能分析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的句子。与复句相对。
    《辞海》——【单句】亦称“简单句”。与“复句”相对。句型之一。常由一个主谓词组构成,也可由一个词或其他词组构成。如:“春天来了。”“我读书。”“水!”“下雨了!”“江南的夏天。”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
    (笔者注,词组,即短语,下同)
    《现代汉语词典》——【单句】不能分析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语言单位(跟“复句”相区别)。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单句】语法学上指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有一个特定语调,不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语言单位(跟“复句”相区别)。

    2.网络关于“单句”之说:

    百度百科·单句——【单句】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语调,能独自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愚以为,上述关键词语,一见于网搜的“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种差+属”之定义);二见于《辞海》“常由一个主谓词组构成,也可由一个词或其他词组构成”(对单句构成的补充说明)。
    其中,《辞海》对单句构成的补充说明:
    1.“一个主谓词组”,即主谓句,如“春天来了”,“我读书”;
    2.“一个词”,即非主谓句(独词句),如“水”;
    3.“其他词组”,亦即非主谓句,如“下雨了”(动宾词组),“江南的夏天”(定中词组)。

    三、单句(复句)的另一说法

    单句,“=一个分句的句子”——等于且只有一个分句的句子。
    此分句实质是单句,因为它是独立的,或说是仅一而足,再无他句。
    “分句如果独立,就是单句”(《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
    此分句前后均有表示句末停顿的点号(句号、叹号或问号),或者它的前是段的开头,它的后有句末点号。
    它可是主谓句,如《辞海》之“一个主谓词组”,也可是非主谓句,如《辞海》之“一个词或其他词组”。
    因为单句等于且只有一个独立的分句,所以不可再析出第二个分句,或说是不可再析出两个以上分句。
    如果单句是主谓词组,则可析出句子成分;如果单句是非主谓词组(《辞海》所述“一个词或其他词组”),则不可析出句子成分,倒可以分为独词之句或词组之句。
    复句,“≥两个分句的句子”——等于或大于两个分句的句子——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
    “等于或大于两个分句”,可说“两个以上分句”,不可说“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语病。不赘。
    单句的另一说法为笔者之新思考——笔者试从另一角度分析问题。

    笔者于2018学年对单句定义提出质疑。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1-10-28 08:14:53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青青岛教育社区欢迎您,请热爱论坛的【教师】朋友们加群276716411,认识一个圈子里的新朋友,一起聊聊天儿,说说话儿,还有精彩活动等着您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