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趋利避害地哄哄邹忌

人气:104368 回复:0

教材
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127页: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注释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浅析
皆以美于徐公”之”不像是注释所言之“认为”。
辞书怎样解释“认为”?
【认为】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现代汉语词典》)
我认为,此处“以”应是“说”而非“认为”。
一、实际上,妻、妾、客并不“认为”邹忌美于徐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妻以邹忌美于徐公,并非心以为然,而只是“私我也”;妾以邹忌美于徐公,同样并非心以为然,而只是“畏我也”;客以邹忌美于徐公,还是并非心以为然,而只是“有求于我也”。可见,源于三位当事人之“以”,无一真的“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都只是趋利避害之口是心非地哄哄邹忌罢了。
“以”即“说”,心口不一之说。
二、其他也不“认为”邹忌美于徐公。
1.社会共识。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一说,并无“邹忌,齐国之美丽者也”之说。
2.权威认可。
权威,指齐王。他位于万人之上,具最大话语权;他的认可不像邹忌之妻、妾、客那样受“私、畏、求”左右而不客观且不可信;他说“善”,是赞同邹忌的一番说辞,包括赞同邹忌说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自知之明。
徐公来,邹忌“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不是差异小至可忽略不计的“伯仲之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以”“说”——其中的书证是本文《战国策·齐策》之“皆以美于徐公”。
1.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以,犹‘谓’也。礼记·檀弓》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将为贤人也。’言吾谓将为贤人也。昭二十五年《左传》曰:‘公以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释文曰:‘郈孙以可,绝句。劝,劝公逐季氏也。’言臧孙谓难,郈孙谓可也。《齐策》曰:‘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言皆谓美于徐公也。”
2.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以’犹‘谓’也。训见经传释词。战国策齐策:‘皆以美于徐公。’燕策:‘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史记刺客传,‘以’作‘谓’。韩非子解老篇:‘夫谓啬,是以蚤服。’老子作‘夫惟啬,是谓早服’。”
关键词:以犹谓也。谓,说也。
虽有辞书训“以”为“认为”,但“认为”之释无一能自圆于上述之“一”。
笔者于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参考
    《高中<语文>古诗文译注指瑕》,栾锦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3年5月北京第1版。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1-08-22 16:07:58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青青岛教育社区欢迎您,请热爱论坛的【教师】朋友们加群276716411,认识一个圈子里的新朋友,一起聊聊天儿,说说话儿,还有精彩活动等着您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