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确定与否 动宾搭配 二还是三

人气:61364 回复:0

确定与否 动宾搭配 二还是三
一、确定与否
1.差错
2017—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120页: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2.浅析
文中两个“不必”,其中第二个注释有误,另外,两个注释应一不一。
2.1 所谓“注释有误”:
第一个“不必”,释为“不是一定”。意为藏于己与否两个可能并存,不确定其一;表双向,表或然。但第二个“不必”,却释为“并不是”,意为不为己,确定为否定;表单向,表断然。前者之释,合乎常态,常理。后者之释,绝对化了。可见,“不是一定”之两可较合语意,而“并不是”之一面倒则不妥。
类比。“善始者不必善终”(《史记·乐毅列传》“不必”为不是一定,即善始者可能善终,也可能不善终,这合情合理,倒说他并不是善终就说不过去了。又,“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宋曾巩《王平甫文集序》),作者能文,有工于诗的,也有不工于诗的,也“不是一定”,如说成“并不是”则与情理相悖。
《汉语大词典》、《古汉语虚词词典》对“不必”释义,分别为“没有一定;未必不一定、不见得”,在理。
2.2 所谓“应一不一”:
两个“不必”,处同一并列复句中,同述一个问题的两种情形,同样的分句结构,其“不必”语意也应大体一致,但相反。   
笔者于2017、2018、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3.订正
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同文同页: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把第二个“不必”改为“不一定是”。向第一个靠拢。
二、动宾搭配
1.差错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45页:
2014年3月21日,开展感恩主题班会,许多同学泪流满面。
2.浅析
“开展”“班会”,明显的动宾搭配不当。
改动,或开展活动,如“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的活动”;或召开班会,如“召开感恩主题班会”。
    笔者于2018、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3.订正
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同文同页:
2014年3月21日,召开感恩主题班会,许多同学泪流满面。
三、二还是三
1.差错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屈原》,98页:
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女英在舜死后投湘江而死,成为湘水之神,称湘夫人。
2.浅析
“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女英”,形指三人,实指二人。
所谓形指三人,是因为两个顿号刚好点断三个对象,而顿号点断的对象之间就是并列关系,即各对象平起平坐,互不相属。形指的层次如下:
传说尧的女儿、①舜的妃子娥皇、①女英在舜死后投湘江而死,……
所谓实指二人,是说“尧的女儿”与“舜的妃子娥皇、女英”两者互指(复指)。“尧的女儿”就是“舜的妃子娥皇、女英”,“舜的妃子娥皇、女英”就是“尧的女儿”。实指的层次如下:
传说尧的女儿、①舜的妃子娥皇、②女英在舜死后投湘江而死,……
第一层次之前后两者本可构成同位短语,但如此使用顿号就使两个层次减作一个层次,使被点断的对象平等并列,各自独立。
辞书对“湘夫人”释义可参考:
《辞源》——【湘夫人】①传说中尧的二女、舜的二妃,即娥皇和女英。详“湘妃”、“湘君”。
《汉语大词典》——【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神。《楚辞九歌湘君》:“帝子降兮北渚。”汉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没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参见“湘君”。
笔者于2018、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3.订正
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同文同页:
湘夫人传说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当了妃子,在舜死后投湘江自尽,成为湘水之神,称湘夫人。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1-04-15 22:41:52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青青岛教育社区欢迎您,请热爱论坛的【教师】朋友们加群276716411,认识一个圈子里的新朋友,一起聊聊天儿,说说话儿,还有精彩活动等着您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