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教材的编排可能有问题

人气:95512 回复:0

教材的编排可能有问题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0学年五年级下册“习作”,14页:
那一刻,我长大了
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 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 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接过爷爷递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 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全校开学典礼上发言,我很紧张。看到同学鼓励的目光,我又有了信心……
这次习作,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
写完后和同学交流,看看有没有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浅析
教材的编排可能有问题。
所谓问题,是指习作之前的教材并没很好地起到“例子”的作用。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第一单元习作之前的三篇教材(不说《古诗三首》),却不像是“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例子”。这三篇教材,其内容虽都不乏童年时的“那一刻”,但每篇却都缺乏未成人时的“我长大了”。《祖父的园子》说的种种趣事满是童真,主人公那一刻并未“长大”;《梅花魂》说的是一次又一次(共五次)的懵然不解,作者没有哪一刻是“长大”的。《月是故乡明》、《梅花魂》都是成年人了才“长大”懂事的。
习作前的教材不提供先例,这与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思路不一,体例不一,显得另类。若如此反而对教学大有裨益,则亦无不可,甚或可誉为创新。但恰恰相反,教材不提供先例,学生习作就缺乏必不可少的抓手,动笔难度徒增——中下生更感困难——可想而知。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习作中要写“真实感受”本就不易,这“真实感受”还要是顿悟式的“突然觉得”,就更不易。
愚以为,为适应教学需要,教材应作出一些改动:或改选课文,或改变题目。
一、或改选课文。
选取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作“例子”。如把它编入这个单元。
笔者认为,没有哪篇课文更宜于做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例子”了。它是那么契合“清楚”、“具体”、“真情实感”的要求——它还点题呢:
1.清楚。
时、地、人、起因、经过、结果均备,经过尤为清晰,明白。作者写得清楚,读者思路就清晰;经过是重点,写好它,真情实感才有坚实的基础,才水到渠成,才真实地“我长大了”。
2.具体。
见于环境、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这些描写,不是脱离主题的描写,而是全都围绕表现、深化主题的描写。这些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使读者更好地再造想象,走进课文,体验角色,领悟主题。
3.真情实感。
“我”两次花钱的感受都很自然而不做作,情真意切,撼动人心。特别第一次感受还很贴题,“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也是“那一刻,我长大了”。
二、或改变题目。
把习作题目改为“那一刻,我忘不了”。
“我忘不了”包括“我长大了”,还可包括很多;“那一刻”只要印象深刻则可,且情感升华与否、意识顿悟与否均可:习作难度大降。这样,原来习作之前的三篇课文,还可作例子;因为它们写的多是童年的那一刻,即清楚,也具体,而清楚、具体不正是记忆深刻“忘不了”才写出来的吗?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1-03-18 22:44:33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青青岛教育社区欢迎您,请热爱论坛的【教师】朋友们加群276716411,认识一个圈子里的新朋友,一起聊聊天儿,说说话儿,还有精彩活动等着您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