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可见,⑤应紧随②后

人气:123032 回复:1

可见,⑤应紧随②后

教材
    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第43页(各自然段或句子前的序号为笔者所加):

    ……
    ①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②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③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④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⑤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⑦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    ……
浅析
    文章叙述的逻辑顺序似紊乱——如题。
    问题在②、③与④、⑤、⑥、⑦的衔接上。
    ②述说人们记录下时间的踪迹,⑤是对②的例举,⑤铜壶滴漏记下时间——人类的记录。可见,⑤应紧随②后。
    ③是过渡句,是对人类记录之前怎样寻找时间踪迹作出设问——由述说人们记录时间(②、⑤)转入述说岩石记录时间(④、⑥、⑦)。
    ④是对③的回答(岩石记下时间);⑥是对④的设问(岩石怎样记);⑦是对⑥的回应(岩石这样记)。即④、⑥、⑦都是围绕岩石记录时间展开的或答或问,都应紧随③后。
    改动后,顺序为②、⑤、③、④、⑥、⑦(把⑤之“还可以”的“还”字删掉):

    ②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⑤在北京故宫,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③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④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⑦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

    笔者于上一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0-07-25 10:10:35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青青岛教育社区欢迎您,请热爱论坛的【教师】朋友们加群276716411,认识一个圈子里的新朋友,一起聊聊天儿,说说话儿,还有精彩活动等着您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