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面的差错——五年级下册《把握自己》
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123页《把握自己》(各自然段前序数为笔者所加):
把握自己
——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
同学们:
1.大家好!
2.你们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前不久,一名高三学生在一家网吧玩游戏时不幸猝死。经医生现场鉴定,这名学生猝死时脸色发白,心跳、脉搏、瞳孔反射等生命体征全无,属于典型的因过度兴奋而引发心脏病的死亡。
3.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4.青春年少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些沉迷于网络黑洞里的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时,请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所奴役。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心灵,不要被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告别网吧,把握自己。把握自己,就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晴空!
6.谢谢大家!
浅析
本文在逻辑性和人文性方面似存在问题。
一、逻辑性问题
总说与分述相悖。
第3自然段先总说后分述,总说“不健康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很大”,但分述的网站并不都是不健康网站。分述有三:
1.沉迷于网络游戏;
2.长时间上网;
3.不良信息的影响。
“3”或许算得上是不健康的网站,而“1”、“2”都算不上。因为“1”之“沉迷于网络游戏”与“2”之“长时间上网”,并非不健康网站的特质;至多是或然,而绝非必然。如此分述,不合情理,有欠严谨,缺说服力。
笔者于2014学年起年复一年提出上述质疑。
二、人文性问题
教科书“有法不依”。
本来可以、应该、必须从“法律”角度对沉迷网吧说不,但课文却对此一声不吭。国务院早在2002年就公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要点有,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网吧必须在入口处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校园周围200米内不得设立网吧。小学生是未成年人,连网吧都禁入,更遑论沉迷其中了。此其一。
《条例》是法规。让学生知道、重视、遵守《条例》,就是让学生知法、重法、守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法治”教育的抓手。全文只从柔性的、劝说性的“道德”角度说沉迷网吧之弊,没从刚性的、具约束力的“法律”角度说沉迷网吧的不允许。这样,效果大减不说,还丢弃了宣传阵地。此其二。
本册教材2005学年第1版,于《条例》公布3年后。从时间先后看,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此其三。
笔者于2008学年起年复一年提出上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