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端的”一词多义――部编本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

人气:57266 回复:1

“端的”一词多义――部编本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

课文
    部编本2018学年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

    111页.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脚注:[端的]真的,确实。

    117页.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质疑
    第二个“端的”似不应解作“真的,确实”。
浅析
    语言实践是检验的标准。试把“真的、确实”分别代入引述的两句:
    第一句――“‘真的(确实)’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
    第二句――“这七人‘真的(确实)’是谁”?
    第一句说得通,第二句说不通。
    “端的”不是一词一义――第二个“端的”应释为“到底(究竟)”。

    【端的】①真的;确实。宋晏殊《凤衔杯》词:“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处里,觉尖新。”元杨樵云《满庭芳・影》词:“溪桥断,梅花晴雪,端的白三分。”《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②到底;究竟。《西游记》第七四回:“端的是什么妖精,他敢这般短路。”③始末;底细。宋柳永《征部乐》词:“凭谁去花衢觅,细说此中端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夫人到京中便知端的,休得忧虑。”④凭谁。宋晏几道《六幺令》词:“还是南云少,锦字无端的。”(《汉语大词典》第八卷398页)

    用第二个义项“到底;究竟”代入第二句――“这七人‘到底(究竟)’是谁”?契合语意。
    课文缺失对“端的”另一义项的注释,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以“真的,确实”代入所有“端的”,由误导引致误解。若课文增加注释“到底,究竟”,则学生会获得真知,从而知道一词多义,还会掌握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这篇课文还有两处“端的”,可作教学训练抓手(分析“端的”是“真的,确实”抑“到底,究竟”或其他):

    112页.提辖,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

    113页.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18-09-06 09:52:11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青青岛教育社区欢迎您,请热爱论坛的【教师】朋友们加群276716411,认识一个圈子里的新朋友,一起聊聊天儿,说说话儿,还有精彩活动等着您

全部回复
回复:

谢谢分享,太好了,收藏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20-11-04 14:48:50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