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轨道

人气:41455 回复:0

厚儒读书――一个教师的文学梦想乐园!欢迎关注
1753128607
  从西安到重庆的火车傍晚时分就出发了,一夜的沉睡过后,已近中午,太阳斜斜的挂在天上,黄土高原扑头盖脸的尘土渐渐消散,蝉鸣却裹挟着炎热扑面而来。连续过了两个山洞,火车终于开始加速了,闷头冲进了深绿色的原野,前面的景色也豁然开朗。在这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铁路两边的各种树木开始多了起来,多以杨柳为主,杂以一些不知名的低矮灌木。大片的庄稼顺着缓缓的坡地往远处厚厚的舒展开来,一块块的高低起伏,纵横交错,自然而然的分割成了“田”字或“井”字的样子,令人目不暇接。

  从列车员的口中得知,前面不远处就是洛阳。“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处于天下之中,四面拱卫之地,正是中华龙脉集结之所在,为历朝历代群雄逐鹿中原所必争。乾隆皇帝御封“九朝都会”,自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洛阳共历经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誉为“神都”的城市。只可惜无法停下脚步一睹这千年古都的风采,不免引为憾事。

  出了洛阳,往南过南阳、襄阳,然后一路往西,火车直奔重庆而去。其实从地图上来看,重庆基本上是在西安的正南方,绕了一个大圈子,旅途就增加了一半的时间。好在我早已提前预算好了时间,便也不急,反而暗自庆幸多了这一路的风景。

  我喜欢乘火车旅行,乐于享受那种悠然自在的感觉。对我来说,旅途上的颠簸劳顿并不是苦事,因为那总能换来满目的风景。坐火车与汽车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不必急于抵达目的地,列车的时刻表就在那里,既然是已经提前规划好了的行程,心急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充分放松心情,优哉游哉的任凭时光沿着铁轨轻轻流淌。在高铁四通八达的现在,我出行依然会首选速度相对较慢的“K字头”列车。或斜倚在火车窄窄的卧铺上,信手拈来一本闲书,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或悲或喜,时骂时笑;或静坐于过道的边座上,流连窗外不一样的风景,任火车颠簸起伏,平行交错于拥挤的公路或者畅快的河流,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心境。有时候嫌这些也不够,眼睛便随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跌宕起伏,伴着乡愁天马行空。用双眼“丈量”着那些也许终身无法涉足的山山水水,也算是神游了一番。

  每次坐火车,经过数不清的大站小站的时候,我都喜欢下车看看,呼吸一下不一样的空气,听一听不一样的方言土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可以对当地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如果方便,买一份当地的报纸最好,这样――寂寞而又漫长的旅途又多了一些调味剂。我们人生的精彩之处不在于你在地图上抵达过多少或大或小的“点”,更重要的是从这个“点”到那个“点”的过程。正因为清楚的知道无法加快自己的脚步,所以只好或者甘愿把旅途这样分解,值得暗自欣慰的是自己的某一段人生不再寂寞孤独。

  夜深人静的时候,就躺在卧铺上静静的听火车前行的咔哒声,久久难以入眠。两条铁轨永远相伴平行,却总是无法相交。一条承载着理性,一条充满了感性。人就是这么矛盾,一方面要保持相对的静止,正如这铁轨,要牢牢把握好火车的方向;另一方面又要不断运动,充满激情的往前奔行。伴着这种思绪,在昏暗的灯光渐渐熄灭之后,渐渐沉沉的睡去,周围早已经是呼噜声一片,有人扭着身体在窄窄的铺上吱呀作响,也许是因为空间狭窄,略显压抑。也许梦里也会有车轮滚动的声音吧。已是夜半时分,却始终不断有上下车的人摸黑寻找着铺位或者收拾着行李,尽管已经蹑手蹑脚,却也难免惊醒沉睡中的某位旅客,偶尔也会招来或大或小的埋怨。无需刻意让自己宁静――当一切短暂的归于沉寂,你会发现,心灵似乎进入了一种空灵的境界,外物的干扰只是你生命的和声而已。

  人世间熙熙攘攘,名来利往,你未唱罢我已登场,难以分清哪里是起点,哪里该停靠一下。迷茫也好,清醒也罢,人生列车的终点站却是一致的――而且绝不会停止,也永不会回头。日本电影《镰仓物语》里面的江之电火车,通往黄泉,有去无回,坐上这趟列车的人在黄泉路上对窗外的美景叹为观止。其实,窗外的风景始终都是美丽的,只是有些人发现的晚了一点罢了。

  人生的这趟火车,两条轨道,一个终点。从哪里上车我们说了不算,何时下车也难以确定。我们唯一能把控的,是车上的自己吧?

  一支秃笔磨三遍/土语村言诉衷肠

  改来改去于昱存斋

  作者简介
1753128607
  吾本乡间一少年,生性淡泊,玩世不恭。自幼嬉游于艾山之下;徘徊于洋河之滨。摘瓜摸果无恶不作;爬墙上树无所不能。也曾竞技于运动场,得小组三名(共三人也)。呜呼,惭愧,惭愧!

  及进学镇中,性犹好动,外向有加。时交游甚广,今日好友,多在此时结识也!

  中取县中,幸之所至。入主学园,自成一族;逍遥自在,万“恶”丛生。时有友者三:一友好烟酒,学业无思;一友游手好闲,花花公子是也;一友则性情敦厚,名列前茅。然独受前二友渲染为甚。学业废矣!七月至,天昏黑,暗无天日。考,却无范进痰迷之喜,名列孙山之外。

  机缘巧合,入师范学校(今日仍受人诟病,皆曰此等“学渣”岂为人师?),侥幸毕业,遂至某村小教书。环境之恶,无与伦比。幸学校不惜成本,购得微机数十台,遣吾管之,吾也独得其乐,业余消遣,其乐融融,技始增。

  后入城,蛰伏五年有余。欲教主科,唯恐误人子弟,故重操旧业,以信息技术从之,倒也小有所成。

  近年得以闲暇,日夜精读,终日以闲书为伴,虽无古佛,却有清灯;虽无妙笔,也想生花。闲情偶寄,率性而为。举一支秃笔磨三遍,用土语村言诉衷肠。不才以几篇简陋小文,欲探寻人生之事。为登天而寻梯,为前行而搭桥。

  嗟,以四十不惑之年,惜乎一丝上进之心,静而后觉,终也可小有成就。不求闻达于天下,自外显达于官场,淡而处之而已!闲时说几句知心话,偶尔发几声牢骚言――莫厌!莫笑!

  嗟夫!教书育人,我辈之本分。文化传承,我辈之担当也!抛砖引玉,岂不乐乎?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18-12-10 15:39:52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