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的唐诗, 哀婉的宋词,无不在讴歌我们过去伟大的文明!爱好文学的同学大概都有梦回古国的幻想,诚然,在过去的几千年,我们的老祖宗创造了璀璨的文明,诗词是讴歌生活的最好寄托。那么,除了古人在诗词里面记在的苦与乐,古人还有其他的不堪言说的痛苦与烦恼吗?
答案是肯定的,其中有一种,就是痛风!
隋朝有本书,称作《诸病源候论》,书中主要探讨的是各种疾病的产生原因,但基本不讲如何治疗,但唯独对痛风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孙思邈的《千金方》则这样记载:永嘉之乱后,许多北方的人跑到南方,将痛风带到了这里,痛风就开始慢慢流行起来......(这锅背的委实冤枉...)在我国古代,三国名将关羽、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白居易、刘禹锡,元世祖忽必烈等都患上过痛风。

在国外,随着研究的展开,人们在古埃及发现了带有痛风石的木乃伊。在欧洲,痛风曾被成为“帝皇病”因为欧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路易十四、拿破仑、查理五世、菲利普二世都是痛风者。而大家都熟知的培根、达尔文、马丁・路德、牛顿、富兰克林也是他的受害者
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一书中,提及的百位名人至少有超过10人患有痛风,远超正常比例。
其实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痛风在我国还是一种罕见病,1948年,全国仅有2例痛风病例报道,但到了2015年,我国痛风患病人数估计已超过2000万人。如果说,物质资料的丰富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现代人痛风的高发的重要原因,那古人是怎么患上痛风的呢?
痛风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不少人天生就带有痛风的遗传易感基因(隐性基因),再加上后天喝喝酒,吃吃肉,长长膘,痛风于是不请自来。在古代,虽然痛风的遗传易感基因一直都在,但能经常喝酒吃肉长膘的人实在太少,所以痛风就成了“帝王病”。

在唐诗中,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这些: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等。另外,古人用来酿酒和盛酒的容器多为金属(可能铅超标),大量饮用铅污染的酒,使得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下降,也是痛风的诱因之一。
欧洲这些名人与帝王也大抵如此。
欧洲这些名人与帝王也大抵如此。
所以:古人痛风,也多跟饮食有关。这提示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预防痛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