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文武并举的抗日英雄周浩然

人气:1042 回复:0


1764004538

周浩然烈士雕塑
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县段泊岚镇广袤的农田里,靠近西尖庄村,有一个占地50亩、宁静肃穆的园区,路边一块高大、红底黄字的标志牌上写着“浩然起航 党史人物、抗日英雄周浩然文化园”。园区内展示的是中共即墨县委第一任组织部部长、入选“全国抗日根据地100名杰出的共产党员”之一的周浩然烈士的事迹。作为青岛革命文化代表人物,周浩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体现了知识分子投笔从戎的爱国精神,他被誉为“青岛抗战第一人”(《党建》杂志2015年增刊)。
坚定革命理想 奋笔疾书唤醒民众
周浩然(19151939),原名周世超,1915421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镇瓦戈庄村。由于他出生的年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父亲期盼着国泰民安、盛世太平,为他取乳名“太平”。
周浩然出身于当地望族周氏家族,周氏六世祖周如砥(15501615)是明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明代最高学府长官);其父周助业(18901947,字孚先),在1922年我国收回青岛时是“接收大员”之一,曾任青岛律师公会会长。在家学熏陶和长辈培养下,天资聪颖的周浩然4岁就认识很多字,6岁入瓦戈庄村办私塾小学就读,望子成龙的父亲为他取学名“世超”,字浩然,期望他一生浩然正气,做一个超世人物。在私塾里,他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心领“精忠报国”等典故的含义,并以此激励鞭策自己,私塾先生夸他“书文皆优”。
1925年,为使其接受更好的教育,在青岛当律师的父亲把他接到青岛北平路小学(今北京路小学)插班读书,不久,他被选为高年级班长。该校老师中有多位进步人士,尤其是延伯真老师成为照亮周浩然的一盏明灯。延伯真(18971968)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王尽美在青岛发展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他组织带领师生参加联合会,举行反帝集会。周浩然以出类拔萃的学习成绩,尤其是率真、正气的品格,受到延伯真等老师们的喜爱。这些老师向周浩然传播进步思想,从政治上进行引导帮助,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新思想的启蒙。
青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唯一的战场,在这里,日本打败德国,强占青岛。1922年,青岛回归祖国,但日本势力仍垄断着青岛经济。周浩然看在眼里,反感、痛恨在心里萌发。1925年正是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多次举行同盟大罢工。529日,日本纱厂主勾结军阀张宗昌,武力镇压工人罢工,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该惨案及次日在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激起席卷全国的反帝风暴。青岛人民群情激昂,社会各界纷纷声援,在周浩然幼小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他经常带妹妹周淑贞到栈桥玩,一天,两艘悬挂日本国旗的军舰停泊在前海,周浩然指着军舰气愤地对妹妹说:“你看,这是中国的大海,日本军舰却随便停泊在这里,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也是我们的耻辱,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就把日本坏蛋赶出去。”说着,随手从海滩上捡起一块石子,使劲儿地向日本军舰甩去。
1927年初,中国大革命浪潮波及北方各省,青岛社会各界召开露天大会,举行游行示威,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受大革命影响,周浩然向同学们发表演讲,带领大家参加青岛工人和各界人士的示威游行,小小年纪就投入到革命斗争洪流之中。
1929年,周浩然转学到青岛市立中学学习。青岛市立中学重视现代新文学,使用的是白话文课本,仅用一个月时间,周浩然就适应了这里的教学方式。在这里,他遇到了学校的国文教员、中国新文学奠基人之一的王统照。在王统照支持下,周浩然和于黑丁等同学成立了一个文学小组,由王统照命名为“无名文学小组”,希望他们把自己当成文学上的小卒,凡事谦虚。小组成员经常在一起学习文学,练习写作,还与其他中学的文学爱好者加强联系。周浩然备加珍惜时间,即使每周仅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他都利用起来,要么到王统照老师家里送上新作的诗稿、散文,要么与同学一起到王统照家里听点评。在王统照指导下,周浩然刻苦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学习鲁迅、李大钊、瞿秋白等人的作品和思想,走上了新文学之路。
在青岛市立中学,国文老师胡孝澜认为周浩然是一名很有正义感和发展潜力的学生,于是指导他阅读《资本论》《共产党宣言》《联共(布)党史》等马列著作。周浩然坚持读思结合,思想逐渐发生飞跃。他还参加了张天宇、王孚五、徐达诚、赵世恕等同学组成的进步团体,一起学习革命理论,评论社会时弊。在胡老师指导下,他们贴标语、发传单,宣传革命思想。对此,校方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压制。根据校方要求,周浩然家人对其动用了家刑。即使这样,也阻挡不住他对革命真理的向往和“为国家为全世界谋求幸福”的追求。
周浩然的抗日思想萌动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举国哗然,要求国民党当局出兵对日宣战的呼声日益高涨,胡孝澜老师在课堂上停止了讲书,为国民党军队不抵抗就退出东北、中国失去东三省而悲痛。他无言地走下讲台,面对窗户,眼里滚下豆粒大的泪珠。周浩然愤然写道:“这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使我们的热血要喷出来了,我们的愤怒直冲云霄,都要摩拳擦掌地同日本人去拼命。”
19328月,周浩然考入北平大同中学(今北京第二十四中学)高中部。他刻苦读书,达到“一日不读书,便如严冬不穿衣”的程度。除完成学业外,他还到国立北平图书馆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思想,以满足自己急切求知的愿望。此后,他还到上海求学,寻求救国救民途径。
周浩然10岁起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和持之以恒的思考交流,使他笔耕不辍。其大部分文稿及遗物虽被毁坏,仍有近百万字手稿存世,有诗词、书信、散文、格言、日记、评论、论文、演讲稿等,里面包含了他的学习、思考所得,体现了他由一名学生到一名共产党员的转变,反映了他“为正义而生、为正义而行、为正义而死”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保留至今他于1933年至1935年在《青岛民报》《新青岛报》《青岛平民报》发表的文章手稿就有20篇,这些文章笔锋犀利、言辞激昂,抨击时弊、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传播进步思想、激励民众驱黑向明。
20世纪30年代,鲁迅等人在上海成立“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青岛“新文学研究会”(即青岛“左联”)于19324月成立。在党的领导下,进步人士将文化与斗争相结合,在青岛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1933年春,周浩然回到青岛,结合在北平、上海学习所获,他与赵世恕、王孚五、于黑丁等好友切磋文艺理论,探求人生理想,针对时局创作文艺作品,编发传单、宣传册,揭露黑暗,唤醒民众,不久被吸收为青岛“左联”成员。
周浩然和于黑丁加入青岛“左联”后,中共青岛市委设法从上海寄回一批马克思主义书籍,包括《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政治经济学》《两个策略》《职工运动》《哲学概论》《社会主义史》《唯物史观概要》《俄国的政党和无产阶级的任务》《艺术与社会生活》《红旗》等,他如饥似渴地一本一本地阅读,从中汲取革命的力量。在一次纪念“五四”座谈会上,他提出,必须继承“五四”革命传统,把“五四”这一爱国运动又是文化运动的旗帜高高举起;发扬“五四”爱国运动精神,就是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卖国政策;发扬“五四”文化运动精神,就是要发扬鲁迅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反对帝国主义反动文化思想对中国的渗透,反对为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的奴隶文化思想对中国新文化的摧残和破坏。

1764004538
周浩然设计的《汽笛周刊》刊头
1933年夏,在周浩然倡议下,于黑丁、彭也夫,郭锡英等人创办了汽笛文艺社,编辑出版文艺周刊。周浩然为汽笛文艺社起草了简章、设计了刊头,刊头左为高高耸立的烟囱,下为厂房,意为青岛是一座工业之城;“笛”字看上去“浓眉瞪眼”,意为笛声已经拉响,要赶快行动起来,驱除黑暗,迎接黎明。《汽笛周刊》发表抨击时政短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期间,周浩然不分昼夜地工作,用真挚的情感和犀利的笔触,撰写了《两种不同的人物》《当》《又是黄花遍地时节》《写在梦呓前面》等文章,分别以“明”和“心影”的笔名发表在《青岛民报》上。不久,《汽笛周刊》被查封,周浩然被迫离开青岛,重返北平大同中学,开始边学习边创作的生活。
回北平大同中学后,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其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思想的训练和知识的搜罗上。他注重搜集、攻读哲学、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觉得“自己的生命越发坚实,气魄越发雄厚起来”。 1933年冬,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和过度疲劳,周浩然患上了急性肺炎。出院后继续夜以继日地学习,因疲劳过度,病情加重,不得不回到老家即墨治疗、休养。1934年,他一边治病,一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先后到过济南、南京,后因肺病和生活所迫而回到青岛。
19351月,周浩然秘密联络青岛各学校进步学生,油印反对青岛李村中学开除60余名学生的传单,散发到各学校;起草宣言书,秘密送进市教育局和市长沈鸿烈的办公室。5月,经其父周孚先等人推荐,周浩然化名周家美,进入《新青岛报》社工作,负责主编文艺副刊《小青岛》。他一面埋头紧张地做着编辑工作,一面夜以继日地撰写进步文章,仅7月至9月三个月时间,就以“梦熊”“猛士”等笔名,在《新青岛报》发表《写给傲干》《介绍傲干》《智贾》《本市警察》《夜》《星——纪念1935年踏进了社会》《答唐泉东》等宣传进步、鞭挞时弊的文章;还发表了《给青年作家》《漫谈文艺》等文艺评论文章,提出革命文艺的方向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家应站在时代的面前,为劳苦大众呐喊”。
周浩然关心时局,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政府痛恨至极,当国民党政府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察哈尔省民政厅与日本关东军签订“秦土协定”后,周浩然与王孚五愤怒地撰写《反南京政府的宣言书》并印成传单,一起散发,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为,唤醒民众。华北事变后,他在61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们讨论目前华北问题,都不满意于于学忠那么无抵抗的力量,听着日人的要求而下野,更那么猥琐的听着中央给他以陕甘山边区战匪总司令的名义,而失去了永久的权利,总而言之,日人可恶,老蒋可杀,华北岌岌将危。华北事件自于学忠退出河北后,蒋复承认种种条件,更严厉取缔民众抗日行动与组织,此种之可愤可耻之行为,皆堪发指,民众无不痛骂。”瞿秋白被枪杀后,他作诗一首《悼瞿君》:“青冢无情埋侠骨,沙场不再供驰驱。一生空怀济世志,于今怀土恨千古。”7月,上海法租界发生了法国士兵枪杀中国人力车夫的惨案,周浩然无比悲愤,撰写了《法租界的惨案》,以笔名“梦熊”发表在813日的《新青岛报》上,揭露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开头写道:“我们在报纸上看见了沪市法租界,强迫人力车夫登记不遂,而酿成开枪冲杀的流血惨案来!我们眼前真正显现了一群空拳、赤膊的车夫对着一队手持有最新式锐利武器的法国士兵,愤怒地狂叫着。继而赤血溅飞了出来,继而倒在地上的血泊中,绝望的哀叫着……”他在末尾呐喊:“在这种时势下,在这种悲惨后的景象面前,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中国大批的人是被枪杀了。但不悉政府将怎样解决这件事情?将怎样解决与此事分离不开的中国不息止的农村破产!不息止的失业!不息止的逐回国的华侨!不息止的哀鸣遍野的灾黎!”由此触动了青岛右派报纸对《新青岛报》的猛烈攻击,国民党反动当局对报社施加压力,周浩然怀着“只尽义务,不要金钱,只有奋励,不知懒惰,只有坦白诚挚的努力,没有卑琐猥亵的计较”的满腔热情,辞去报社编辑职务。
193610月,周浩然进入国立山东大学哲学系学习(旁听生),选修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思想史、哲学概论、西洋哲学史、欧洲文学史、经济学、英文,一个学期后,他有7门课程成绩名列榜首。杨津生教授赞叹道:“真才实学乃周世超也。”在这里,周浩然完成了凝聚其心血、体现其思想认知的哲学论文《就个人经验试论知识的起源》。他在文中写道:“中国人的事,必须中国人自己办;中国的解放,必须中国人自己努力;中国的光明,必须中国人自己争取;中国的建设,必须中国自己的气力去完成;中国的改革,必须中国人自己流血;中国的政治,必须中国人自己的经验所产生出来的理论来改造。”(《周浩然烈士文集》,青岛出版社出版)
组建队伍 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周浩然决定弃学回乡,到农村组建抗日武装。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血性男儿,正宜荷戈,誓死为国,奋勇杀敌,斯时,民众无第二路可走,唯洒血疆场,此其时矣。”离开青岛前,他将创作发表的文章及手稿,撰写的日记,读过的中外书籍,用过的德造相机,使用的英汉袖珍词典等收拾妥当,交给家人保存。他对父亲说:“父亲大人,这是孩儿一生的心血,望父母亲大人和弟妹们为我妥善保存。战争年代,生命难以预期,抗战胜利后,如果我还活着,回来取,如果……如果我不在了,就留给后人吧!”(《周浩然手稿》,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57月出版)父亲强忍内心酸楚说:“平,你就放心的去吧,有爹在,手稿就在!”
1764004538
周浩然烈士部分遗作
回到即墨后,周浩然以强身健体、联络感情为名,成立“即墨瓦戈庄第一国术练习所”,秘密发动、组织抗日力量,人员很快发展到50多人,又成立第二国术练习所。他每天马不停蹄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他在瓦戈庄初级小学二年级演讲时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一盘散沙。所处的地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内受封建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小小的日本鬼子。敢来侵犯我们这四万万同胞的大国。这完全是由于我们国家政府的腐败和卖国贼所造成的。同学们,同胞们,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走狗,打倒卖国贼!”(《周浩然手稿》,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57月出版)听众无不被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一个个也握拳愤怒起来。
11月,国立山东大学南迁安徽安庆,他放弃随校到内地学习的机会,留在家乡抗日,并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
周浩然虽然身在农村,但他关注全国抗日形势。他翻阅旧报,看到《毛泽东论中日战争》,感到“其坚决自信,努力抗日之精神,令人钦佩不置”,并就文中讲到的“中日战争之胜利必须有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联合战线成立、世界阵线组成、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人民革命以及战略问题、经济问题等诸理论同父亲津津有味的讨论到丑夜二时有半”。据此,周浩然决定组织联庄会。他在《预备成立联庄会之意义讲演摘要》中写道:“1.所谓联庄会,便是变相的义勇军。2.以近来事实及教训,除我人民奋起自卫,而外人的势力不会予我人民以任何的保障。……我们觉悟到,国家军队之不可靠,一切外势力之不可仗恃,唯有我们老百姓本身起来自卫,才能保住我们真正的安全,才能保住我们的身家性命,由我们这种组织扩而且及于全县,我们全县才可以保住,扩而及于全省,全省才可以恢复,扩而及于全国,全国才能有救。”(《周浩然手稿》,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57月出版)周浩然读周恩来《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作了2000多字的笔记,其中写道:“甚觉兴奋,述理论事最关恰要。”
1764004538
周浩然手迹 :“死于义者,虽死不死。生于利者,生而且愧。” “马列照我如日月, 孔孟亦有天地功。”“为正义而生,为正义而行,为正义而死。\'\'
12月,受国民党即墨县教育科科长、即墨抗日义勇军训练队队长张元生邀请,周浩然担任即墨抗日义勇军训导员。1227日,即墨县教育科组织全县600余名小学教员在灵山小学举行集训,周浩然担任精神训练员。他精心制订精神训练大纲,并作动员讲演说:“我们认清现代的社会,认清我们的责任,必须先认清现代的战争是一种什么样性质的战争,现在日本积极的侵略我们是本乎一种什么样的动机,然后才能决定我们应付的手段和抵抗的方法。如何才能制止他们的侵略,如何才能绝灭这种残酷的战争,以达到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中华民族的任务。”“我们当人人训练成一个健全的、勇敢的分子,为复兴民族、建设国家、抵抗外侮的革命的先锋队。这才能不愧做现代的一个人,做现代的一个青年,做现代的一个知识分子。”“诸位将来都是全县作抗日工作的干部人才,诸位将来必须走进广大的群众里去觉悟民众,去组织民众,发动全民抗战,上下一致的抗日,一致的努力救国。”(《周浩然手稿》,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57月出版)1231日,即墨抗日义勇军各路负责人在即墨城后庵街周浩然住处秘密开会时,被反动当局包围,张元生被捕,周浩然与周世栋等人翻墙脱险。
1938110日,青岛沦陷,日军占领青岛,日伪政权青岛市维持会成立,力邀周浩然父亲周孚先参与维持会工作,周孚先对家人说:“15年前,我们从日本人手里收回青岛,我参加了接收工作,那时,咱中国人是扬眉吐气。15年后,让我再为日本人服务,做日本人的帮凶,这种职业是留给汉奸的,咱周家没有汉奸种!”父亲强烈的爱国心感染着全家人。为摆脱维持会继续骚扰,周孚先携全家返回家乡即墨县瓦戈庄躲难。117日,即墨县沦陷,汉奸张子安任即墨县维持会会长,盛邀周孚先出任即墨县法院院长,周孚先以忙于办理家乡“匪案”为由拒绝。张子安恼羞成怒,他知道周浩然是抗日分子,正在家乡进行抗日活动,气急败坏地说“周家一窝子八路”,是即墨县最大的“祸根”,他经常派便衣队以“查户口”“点名”为名,监视周浩然的抗日活动。
周浩然一面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一面以国术练习所学员为骨干,成立即墨县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并任总负责人。不久,又成立即墨县联庄会自卫军,周浩然被推选为主席,姜发章、王子美等8人为副主席。为了支持儿子抗战,周孚先和家族中有名望的年长者以文职人员身份参加了周浩然组建的抗日队伍,周绍武、周孚先担任联庄总会正、副会长。总会下设各区联庄会,刘宗山、宋少赞等20余人为各区联庄会、自卫军负责人。
39日,周浩然率领即墨县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在集旺疃村伏击日军,他们将烟青路拦腰截断,当两辆日本军车毫无警觉进入伏击圈内,周浩然下令“打”,顿时枪声大作,土枪、土炮的子弹、炮弹接踵射向敌人。战斗持续了近2小时,歼灭日军30余人,击毁日军车辆2辆,而义勇军游击队无一伤亡。这场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此后,根据党组织安排,周浩然离开即墨县,到相邻的胶县从事抗日活动,先在国民党姜黎川部政治部负责民运股的工作,后担任胶县民众动员委员会负责人,冬季又到胶县六区做抗日宣传工作。
19392月,受党组织派遣,周浩然前往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又名“抗大”第一分校、“岸堤干校”),参加了第四期的学习,并担任军事班班长。他在学校期间经常为政治部撰写理论文章,在校内黑板报上他的文章数量最多。他还教其他同学写诗、写作文、学习日语、练习太极拳等。71日,经岸堤干校副校长徐源泉介绍,周浩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擢升为团政委。同月,根据抗战形势需要,岸堤干校第四期干部学员提前结业,共同奔赴抗战第一线。周浩然等20名学员被分配回胶东,他先到达招远,后被派往中共胶东区委工作。
727日,根据胶东区党委指示,中共即墨县委在即莱边区吴家岭村成立。8月初,即墨县委设立组织部,周浩然被胶东区党委任命为即墨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8月下旬,随着局势的变化,县委成员需要分散行动,周浩然主动请缨,前往土匪和黑恶势力猖獗、环境恶劣、任务艰巨的八区工作。他扎根于老家瓦戈庄,以走亲访友的名义,在当地悄悄壮大抗日队伍,陆续把很多人介绍到胶东的抗日军队里。与此同时,他还慢慢打入刘家庄,一边搜集和购置武器,一边组织起抗日武装力量。西尖庄村周姓人口最多,周浩然决定前往该村开展工作,不料被叛徒张文斋告密,汉奸姚士吾派手下的“地下反共自卫队”队员孙子山、孙红典等人抓捕周浩然。99日,当周浩然在西尖庄村的一间旧屋里进行秘密活动时,被敌人团团围住,他迅速往村后的青纱帐方向突围,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年仅24岁。
1937年底周孚先携全家返回家乡即墨县瓦戈庄前,曾安排家人把周浩然所有手稿整理装箱,分别用皮箱、木箱、柳条箱装了大小13箱,分三次运到即墨灵山镇,再用独轮车运到瓦戈庄。当时社会很乱,日本人开始大扫荡,周浩然家人将其手稿挖坑掩埋,躲过了敌人多次搜查。不巧的是这一年遇上大雨,资料被淹,家人只好又挖出来,放在暗处,一本一本、一页一页地揭开晾干后,再埋入地下,用钢笔书写的日记被水渍后,已模糊不清。

1764004538
周浩然牺牲地石碑
1949年,原即墨县委书记吴善堂,患严重心脏病住院期间,在病床上给周浩然六弟周法廉回信,回忆了《中共即墨县委的建立及党组织的发展情况》,以证明周浩然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及其抗日活动。
1970年,吉林省延吉市在“揪出隐藏的阶级敌人和历史反革命”运动中,发现该市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合作饭店员工孙子山历史不清,经调查,揪出了这个当年杀害周浩然的凶手,由此查出参与杀害周浩然的另外2个凶手,周浩然遇害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1764004538
电影《我是周浩然》海报
1984年,做了40年无名烈士的周浩然入选山东省民政厅编《山东省著名革命烈士英名录》。从此后,周浩然烈士的事迹不断得到传播,《周浩然烈士文集》《周浩然》《璀璨的星辰》《热血浩然志——周浩然研究文集》等书籍先后出版。电视专题片《周浩然》(4集)、《抗日英雄周浩然》(5集)、《被历史遗忘的革命烈士周浩然》(5集),话剧《热血浩然》,电影《我是周浩然》等先后公映。北京市第24中学还成立“周浩然英雄中队”,周浩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抗日精神不断发扬光大。2015年,周浩然烈士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百名杰出共产党人”之一。
本文选自《纵横》杂志2025年第11期,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政协专职常委,青岛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主任,图片由作者提供。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5-11-24 21:08:42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