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张贴、乱喷乱涂的各类小广告,一直是难以根治的城市“顽疾”。近日,有网友在青青岛社区反映,在市南、市北一些老旧小区,由于没有没有正规物业公司管理,楼道内小广告铺天盖地,有些清理过后没多久又被贴上,如同牛皮癣一样。
小广告为何难以根治?
11月7日,青岛市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震在做客民生在线时提到,小广告难以根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小广告从业者角度来说:一是张贴利益驱动。二是行业管理无序,目前小广告有关开锁、上下水、房地产等各类行业均处于无序状态,缺少行业规范和行业自治。三是市民有需求。
从管理角度来说:一是长效机制不健全,目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等协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即时发现、即时清理的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二是物防举措不齐全,信息发布栏缺失、入户单元门损坏或关闭不及时现象较为突出。三是治理工作经费保障不足。
从执法角度来说:一是执法查处难度较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形式小广告不断出现,增加了执法难度,如二维码、外地号码、虚拟号码等。二是对当事人拒不配合的,执法部门没有强制措施。
市城市管理局:六大法宝 疏堵结合
开锁、疏通下水道等相当数量的“小广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居民也有现实需求,一味采取“堵”的治理方式,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疏”
搭建疏导平台,对接意向公司,推动公共信息发布栏设置安装,为“小广告”提供合规张贴点位。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安装公共信息发布栏近7万块。
持续扩容“点靓青岛”微信小程序的“家政服务”模块,完善线上发布平台搭建,各区市执法部门动员700余家从业单位(人员)签订承诺书后接入“家政服务”模块。
探索依托第三方建立便民服务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由企业统管“小广告”涉及行业并负责辖区内乱贴乱画问题清理,推动实现“小广告”有关服务清理一体化。
“堵”
破解张贴得利的链条,街道要打好时间差,做到即查即清、夜出晨清,既形不成破窗效应,同时也让张贴者无利可图。
斩断号码业务渠道,一方面对所有乱贴乱画的通信号码实现持续的语音提示,营造一时违法、时时受限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对乱贴乱画当事人顶格处罚,对涉及通信号码停机3个月。
倒逼属地履职尽责,将小广告工作纳入城市管理考核范畴,并结合考核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倒逼属地履职尽责,对排名靠后的街道,逐一推广典型经验。
外地做法
深圳市城管局制定了《查处违法张贴、涂写、刻画行为的操作指引(试行)》。创新性地引入了价格评估,清理费用认证价格一旦达到5000元以上,就对非法张贴人员以涉嫌故意损坏公私财物行为,移交公安机关按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019年,哈尔滨市出台《乱贴乱画小广告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对违法张贴和喷涂小广告屡禁不止的违章企业或行为人,在依法处罚的基础上,纳入失信“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