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电、防水补漏、开锁等是市民生活中都会需要的服务,但家政维修行业一些小病大修、坐地起价等行为时有出现,不少网友吐槽曾在家政维修服务上遭遇“价格刺客”。
卫生间漏水 请人补漏花了2600元
网友“穆云隐”遭遇防水“刺客”。本来是马桶法兰圈边缘渗水,但工人拿一些玻璃胶样的东西呲在地面做表面防水,报价试压300,找漏水点1500,最后收费2600元,工人还表示自己的仪器价值十几万。
说好开锁200多 最后被收638元
网友“坑坑阿”在换门锁时候遭遇“刺客”:强开锁200元、更换新锁268元、安装费170元,总费用638元。换锁前师傅说的价格是200多,事后她与开锁公司协商,对方扬言全青岛都是这样收费的。后续投诉无果。
维修收费,为何这么乱?
家政维修“刺客”行为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为什么如今乱象依旧呢?
首先,当下家政维修行业的细分市场缺乏相应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流程。对于不同项目的维修价格,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其次,商户线上注册门槛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此外,消费者维权意识较差也是市民遭遇“维修刺客”的因素之一。
消费者该如何防范?
记者咨询了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接受家庭维修服务时应做到“四注意”:一要核查相应维修资质。在选择维修单位时,应事先查验经营者的相应维修资质,谨防“虚假维修、过度维修”。
二要事先了解市场行情。可以多方询问一下身边的亲戚朋友他们之前做相关家政服务时的经验,通过网络聘请家政服务人员需谨慎。
三要确定服务方案后再施工。消费者应事先与经营者约定服务方案,明确维修项目、所需配件与明细费用,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再选择维修服务。维修中若遇到明显超过市场价的情况,应立即中止服务。
四要签合同并索要发票或者收据。结算费用前要求经营者出具结算清单,开具发票或者收据。对于服务周期较长或者价格较高的家政服务,建议签订书面合同或者协议。
防范“维修刺客”其他城市有了新探索
北京起草了《北京市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家电维修服务项目、内容、价格及计价方法都应明码标价,未明码标价或实施价格欺诈的,将由市场监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
上海从今年7月起开通官方特约维修服务热线电话,引入市场化专业维修公司和区房屋应急维修中心,让需要更换灯泡、维修水管、疏通马桶的居民有了靠谱选择。这些因地制宜的创新做法,值得青岛参考借鉴。
小家政映射大民生,规范家政维修市场是民生之需,也是经济发展之需。想要解决这一乱象,需要有关部门强化监管,消费者更要擦亮眼,此外,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责任,从源头上加强信息核查,完善用户反馈、举报机制。只有多管齐下,多方并举,家政维修市场才能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