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鲅鱼水饺的发源地是青岛,与秦始皇的传说无关 (上)

人气:24787 回复:12

   本文的目的,是崂山鲅鱼礼俗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就鲅鱼礼俗和鲅鱼水饺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活态传承的传统文化遗产,注入更多的关注、继续整理搜集和发掘关于鲅鱼礼俗和鲅鱼水饺的民间故事、习俗和传承,尤其是创新性传承,可以使得鲅鱼礼俗这一文化遗产更加完善,不仅要为鲅鱼礼俗申报国家级非遗准备更丰富的档案内容,还要统一我们胶东和北方沿海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认同,共同面对世界,代表中国,参与国与国之间的民俗文化交流,真实客观反映我们的民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是神话就应能打动人,是传说就不应乱说,我们要向世界准确叙述胶东地区传统的海洋民俗文化,而不是不负责任的搞虚假信息宣传。

一、文化渊源
1、  鲅鱼礼俗起源 ----- 为什么女婿给老丈人送鲅鱼
   崂山“鲅鱼礼俗”源于当地流传的一个女婿为临终前想吃鲅鱼的老丈人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捞鲅鱼的动人真实故事,虽然女婿冒生命危险捕捞回来的鲅鱼老丈人没能吃上就离去了,乡邻们都为这位叫“小伍”的女婿有如此的孝心而赞许,同时也为去世的老丈人捕捞了一辈子鲅鱼,临终想吃口鲅鱼的愿望也没能实现而叹惋,这位女婿的故事在乡邻中流传、并感动了乡邻,也使得当地的乡邻以及晚辈、女婿们深深认识到孝顺要及时,应该时刻想到为在世的老人做点什么,因而促成了当地首先是女婿们给老丈人和长辈们每年在春训捕捞鲅鱼的季节送上鲅鱼的习俗,而另一则同样也是女婿和老丈人的故事更是促成了女婿给老丈人送鲅鱼习俗的形成。

   父亲关心出嫁的女儿,自然关心出海捕鱼的女婿,作为同样是渔民的老丈人深知渔民出海捕鱼作业的危险,女婿一出海,老丈人就经常到邻村的女儿家安抚女儿和探望女婿出海是否平安归来?捕捞鲅鱼是否有收货?旧习俗的社会,女儿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但这绝不是父母的真心,老丈人表面上是关心出海的女婿,但女儿真切的感受到了父亲对女儿的爱心,所以丈夫出海一回家,就催促丈夫带着刚捕捞的新鲜鲅鱼亲自赶回娘家向父亲报平安和报收获鲅鱼的喜讯。

   这两则在当地发生的故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女婿与老丈人都是渔民,过去,海上捕鱼作业,经常遇到风高浪险九死一生的危险境况,捕捞鲅鱼也时常空手而归,渔民的寓言道:敢许头猪,不敢许条鱼。女婿送鲅鱼给老丈人的习俗反应了翁婿两代渔民之间才会理解的海上辛酸,也只有女婿才会理解当老丈人看到他带着鲅鱼登门那时刻的喜悦和喜悦背后的泪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是送鲅鱼给老丈人而不是送给丈母娘的疑问。

2、鲅鱼水饺的起源 -----  为什么是崂山丈母娘发明了鲅鱼水饺
   鲅鱼水饺起源于青岛崂山,是“崂山鲅鱼礼俗”的经典内容,发明人是崂山的丈母娘。崂山鲅鱼礼俗的形成催生出崂山的丈母娘发明了鲅鱼水饺,而鲅鱼水饺又促进了鲅鱼礼俗的形成和传播。

   崂山丈母娘是当地贫穷的渔民家庭主妇,因要遵循“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传统习俗,让来送鲅鱼的女婿临走时吃上顿饺子,可家里什么食材都没有,只有女婿刚送来的新鲜鲅鱼,还有自家院子里种的春韭菜,女婿突然登门送来鲅鱼,丈母娘也没什么准备(在过去,女婿一年中什么时候到老丈人家是有严格的习俗约定的),所以在急迫和贫穷的窘迫中,丈母娘不顾鲅鱼不能上席和鲅鱼不能待客(女婿是贵客)的传统习俗,冒然用鲅鱼和韭菜给女婿包了鲅鱼韭菜馅的水饺,因为啥准备也没有,也就没花一文钱。

   丈母娘以为鲅鱼馅包在面皮里面,吃进女婿肚子里,外人也不会知道,哪想到鲅鱼水饺的鲜美味道震惊到了女婿,就这样由女婿将味道鲜美的鲅鱼水饺在渔民中传播并流传开来,在当时,鲅鱼水饺尽管是不入流的、但其美味已经牢牢拴住了人们的胃,并受到渔民们的认可和喜爱,要知道,这是穷人在穷困中发明的鲅鱼水饺,那时,富裕一点的家庭是不会用鲅鱼肉包水饺的,即使现在的人们,即使喜欢鲅鱼水饺,过年时几乎没有哪家会包鲅鱼水饺的。

    丈母娘此举打破了传统习俗和食材禁忌,无意中发明了一种新的美食---鲅鱼水饺,发明鲅鱼水饺完全是一个意外,它影响到了之后的海鲜水饺,就是海鲜水饺必须是与韭菜搭配。意外和有违常理,让鲅鱼水饺成为今天统领海鲜水饺的中国第二水饺。

    就这样,送鲅鱼与吃鲅鱼水饺逐渐成为了青岛地区鲅鱼礼俗的两大经典内容,由于鲅鱼水饺在当时属于不入流的食物,是穷苦渔民发明和吃的食物,因此在鲅鱼礼俗作为地方民俗提出时,有意和无意中疏忽和遗漏了鲅鱼水饺的起源地和发明鲅鱼水饺的崂山丈母娘。这也客观上造成胶东某地散布鲅鱼水饺发明于秦始皇、鲅鱼水饺第十代传人等虚假信息。

二、习俗释疑(争议
   崂山鲅鱼礼俗并非是仅兴起于沙子口一代100多年的传承,在即墨沿海和消失的四方区四方村渔村,女婿送鲅鱼给老丈人的习俗传承至少也有200多年了,所谓只有100多年的传承习俗是有人故意将源于青岛的鲅鱼礼俗描述为是自青岛开埠后(1898年)由烟台威海人带进来的习俗(青岛开埠至今恰好是100多年),至于青岛一些官方媒体散布青岛海鲜水饺是受烟台威海鲅鱼水饺影响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一是青岛历史上长期受来自烟台威海一代的影响,过去的青岛曾是烟台威海一代的莱州府统辖下的“周边地区”(即墨属下的小渔村),远的不说,青岛解放前,烟台威海一代是解放区、青岛是敌占区,青岛的解放准确说是“解放区”攻占了“敌占区”,二是全国解放后,青岛几乎历届政府都受来自烟台威海的影响,媒体届自然在其中。

   在跟国外民俗学者交流为什么是女婿送老丈人鲅鱼的习俗时,他们更愿接受作为老渔民的老丈人关心出海捕捞鲅鱼的女婿(也是关心女儿一家),女儿感激父亲的关心,所以丈夫出海一回家,就催促丈夫带着刚捕捞的新鲜鲅鱼亲自(没有电话)赶回娘家向父亲报平安和报收获鲅鱼的喜讯,这等于是将人和鲅鱼一起送上以请老丈人验证。而在当时女婿在向老丈人通报平安归来的信息唯一途径就是拿条鲅鱼亲自登门报平安。

    虽然以后逐渐演变为每年送老丈人鲅鱼的传统习俗,但起初女婿送鲅鱼给老丈人鲅鱼并非是送礼,是女婿为临终前想吃鲅鱼的老丈人而冒生命危险出海捕捞鲅鱼的动人之举、是女婿出海平安归来喜获鲅鱼丰收后立刻赶往老丈人家送上鲅鱼感激老丈人在自己出海期间的关心,是报平安,翁婿两家一起吃鲅鱼是平安与丰收的祝福和喜庆欢聚,体现的是长辈的爱心和晚辈的孝心。

   鲅鱼礼俗没有文字记载的根本原因不仅是这项民俗兴起于民间,属于草根文化,更在于鲅鱼在当地是不适合作为礼品的,在当地适合作为礼品的鱼类中,有黄花鱼和白鳞鱼等,并没有鲅鱼,富裕一点的家庭或有点文化的人是不会将鲅鱼作为礼品的,也就很少有人会去接触并进行记录、传播。

三、习俗申遗
   2021年崂山鲅鱼礼俗成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准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申报是崂山鲅鱼礼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习俗面对世界的公示,也是整理发掘和完善崂山鲅鱼礼俗遗产资料的最后一次机会。

    我们必须承认鲅鱼礼俗传承至今有被世俗化和低俗化的倾向,鲅鱼礼俗已经不纯净了,我们应以创新传承的精神面对,不忘初心,守护好这一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并为此举办相关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充实和完善崂山鲅鱼礼俗,使得崂山鲅鱼礼俗以崭新的面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传递崂山鲅鱼礼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健康生命力。

   鲅鱼礼俗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必然有其独特的地方民间民俗文化渊源,并且鲅鱼礼俗有节庆化的趋势,鲅鱼水饺更是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已是中国北方沿海和胶东地区、辽东半岛地区独有的特产,具有中国第二水饺的美称,我们要讲好鲅鱼礼俗和鲅鱼水饺的故事,将鲅鱼礼俗和鲅鱼水饺打造成中国独一无二的海洋民俗文化品牌。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3-07-09 19:47:43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申请非遗,应该是绝对发原地、原创、原生态的文化传统!鲅鱼饺子的原生态肯定就是我们青岛吗?历史专家文化专家们: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解释清楚!

回复收起回复(3)
  • 还我四方 2023-07-13 06:35:20 编辑

        这刚开始,鲅鱼水饺的发源地绝对是青岛崂山、鲅鱼水饺是“崂山鲅鱼礼俗”的经典内容,送鲅鱼、吃鲅鱼水饺两大环节是构建崂山鲅鱼礼俗的原生态要素,这是青岛的原创、原生态的海洋传统民俗文化,这些年崂山鲅鱼礼俗出现世俗化和低俗化的倾向,就是因为构建崂山鲅鱼礼俗的送与吃两大原生态要素不健全。

        不仅如此,海鲜水饺的发源地也是青岛,源自鲅鱼水饺,海鲜一词是源自海鲜水饺的因应而生,但海鲜的“鲜”不是指海产品的鲜,而是指海鲜水饺中搭配了春韭菜、是春韭菜的“鲜”,崂山丈母娘凭着一把春韭菜发明了鲅鱼水饺,就是这把春韭菜也成就了今天的海鲜水饺。

       “鲜”味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味道,在五味中它属于“咸”味的一种感觉。春韭菜的“鲜”才是在中国盛名千年的蔬菜第一鲜,是种挥发性的新鲜香气,口齿留香,香气袭人。(注:是春韭菜)

        别信3000年前“海错”一词是指海鲜一说,“海错”是指海中的水产品,即使到了清代的袁枚写《随园食单》第一次加入了“海鲜单”,将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娃娃鱼)列为海八珍,这些还都是些干货,没新鲜海产品什么事。新鲜的海产品渔民捕捞上船后,在船上就开始晾晒了,晾晒成干货,当粮食吃,这种晾晒(甜晒)的传统习俗至今在崂山和即墨流行,过去的海鲜是指海产品干货。

        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在近几十年才出现潜力如此巨大的海鲜水饺品类,它涵盖了山东、东北等北方沿海地区数亿人的饮食习俗,这也完全符合吃得健康的消费趋势。我们真得感谢崂山丈母娘在穷的叮当响的窘迫中,“一怒之下”发明的鲅鱼水饺,不仅成就了今天中国的海鲜水饺,青岛成为中国的海鲜水饺之城也绝非虚言,而是实至名归。

        当下,没有人具备当年崂山丈母娘发明鲅鱼水饺的那个有利条件,鲅鱼刚刚离开几度温度的海水,女婿离开船上岸后急急匆匆的赶往老丈人家(有老婆催着办事就是不一样),此时岸上和老丈人家里的温度也仅在10度左右,院子里种的又是崂山矿泉水浇灌的春韭菜,水饺馅是在低温条件下调制的,煮水饺的水还是崂山矿泉水。而在二十几度的室温条件下调制鲅鱼水饺馅包水饺,即使很新鲜的鲅鱼,1-2小时后的鲅鱼水饺不腥才怪呢。

  • 和乐米线牛肉粉 2023-07-13 09:09:27 编辑

    我来梳理一下:楼主多次强调鲅鱼水饺(甚至于海鲜水饺)是崂山原创,原因这是“崂山丈母娘”在几十年前发明的。线索只有这么多,但是作为举证材料,“崂山丈母娘”是否确有其人,我们全然不知(几十年前发明的,难道是考证不到吗)。

  • 还我四方 2023-07-13 12:59:47 编辑

    鲅鱼水饺是伴随着“崂山鲅鱼礼俗”在200年前就有了,有人说是沙子口100多年前的,但是据从沙子口一带迁往四方渔村的渔民传说,200年前在四方渔村就流传女婿送老丈人鲅鱼的习俗,在四方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没有哪路神仙来教会崂山丈母娘包鲅鱼水饺,即使崂山丈母娘当时发明了鲅鱼水饺,也不被看好和赞许,也只是渔民在春季捕捞鲅鱼时才会在自己家里包这种味道鲜美的鲅鱼水饺,不值得显摆和张扬,海鲜水饺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盛行的时间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影响之大、之广,发展之快,出乎于人们的意料。不是说几十年前才发明的鲅鱼水饺。如果鲅鱼水饺发明了才几十年,恐怕这将是一项专利技术成果,而非传统民俗文化。

我也说一句

发表
2023-07-11 16:39:55 来自 青岛新闻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回复:

别学韩国棒子,自我吹捧!花钱申遗劳民伤财!吃着舒服就行了!人民天天能吃的起鲅鱼才有幸福!{2060}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23-07-11 10:34:08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帖子里这些传说,流传度似乎不高?民间流传最多的送鲅鱼的原因是改口说……

地域争第一的事涉及到考古、取证,太复杂了,但是要向努力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来龙去脉的人们致敬!

回复收起回复(1)
  • 还我四方 2023-07-14 06:03:17 编辑

       这不是青岛与烟台威海的地域间争高低的问题,而是鲅鱼礼俗与鲅鱼水饺起源地的是非问题,“崂山鲅鱼礼俗”现在到了省级非遗这个台阶上了,要继续上一个台阶申报国家级非遗,就得充实完善构建“崂山鲅鱼礼俗”送鲅鱼与吃鲅鱼水饺这两个要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崂山鲅鱼礼俗”就“死”在了省级非遗这个台阶上了。如果在鲅鱼礼俗和鲅鱼水饺的问题上出现地区间争议或缺失,国家大概率是不会批准的,省级非遗无论如何是国内项目(死缠烂打没关系),而国家级非遗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是以国家名义来为其背书的(好处多着呢,该地区就偷着乐吧),因此也绝不能让国家在世界舞台上难堪。
       
       民俗文化是百姓的生活文化,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民俗文化是在彼此交流中相互展现的,试问,中国鲅鱼水饺这么一个重要的饮食文化遗产是源自秦始皇和莫名的鲅鱼水饺第十代传人,秦始皇还被扣上为鱼刺而杀厨师的罪名,这难道不是在污名化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丢人现眼吗?

       我们并非要以崂山丈母娘PK中国秦始皇,去伪存真是民俗考古发掘的重要工作方法,我们排除了秦始皇和莫名的鲅鱼水饺第十代传人,提出了崂山的丈母娘发明鲅鱼水饺一说,有争议的可以提出其他典故和传说嘛。作为口头民俗文化遗产,重要的不是举证,而是要围绕着“崂山鲅鱼礼俗”这一民俗文化遗产确认和找寻出符合当地乡规民情和传统习俗的那个传说,以往,鲅鱼水饺和发明鲅鱼水饺的丈母娘是不符合当地乡规民情和传统习俗的,因而被“雪藏”,而今不同了,但至今,就鲅鱼水饺的起源和发明人还未见其他说辞,我们期待。

       仅强调崂山鲅鱼礼俗的送鲅鱼要素,而忽视和遗漏吃鲅鱼水饺的要素,这使得崂山鲅鱼礼俗出现世俗化和低俗化的倾向。鲅鱼水饺起源地的发掘研究,不仅是“鲅鱼礼俗”的充实完善和净化,也发掘和揭示了鲅鱼水饺的文化渊源:即鲅鱼水饺的起源地是崂山,鲅鱼水饺的发明人是崂山丈母娘,我们相信,创新性的鲅鱼水饺传承成果,将为充实完善和推动“崂山鲅鱼礼俗”申报成功国家级非遗做出重要贡献。

我也说一句

发表
2023-07-11 08:16:11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2061}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23-07-11 06:08:05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123}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23-07-10 23:54:06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