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崂山人×最地道的美食
中国人的年,总是要过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每一个地方的春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代表性美食,而崂山人,则用大馒头来让春节变得更加有仪式感,馒头中蕴藏的不只是过年的热闹,更是美丽勤劳的崂山人关于生活的智慧。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好吃的不是美食,是美食背后的“人”,在崂山,每一个大馒头的背后,都是一群朴实善良,心灵手巧的崂山人民,是她们对技艺的不断传承与发展,才使得大馒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崂山美食。
经历了500多年的继承与发展,今天的崂山大馒头无论是材料还是花样都有了大大的提高,以最为出名的王哥庄馒头来说,面味儿足、底部还有喷香黄饹馇,无论搭配什么菜肴,都是最佳的主食。
聪明的崂山人虽然发明了无比美味的大馒头,但是这背后的制作过程却没有我们想象的轻松。
许多馒头店往往是早上五点左右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和面、压面、发面等步骤基本要在7点之前完成,这样才能赶得上一天的制作过程,保证馒头按时出锅,春节期间更是一天都不敢贪睡。
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短短十五个字,便能说清崂山大馒头的秘密:“专供粉、山泉水、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
在王哥庄,人们用铁锅为容器,木柴为烧火原料蒸出的大馒头具有特殊的麦香味,这种香味被很多人称之为记忆的味道。在时代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旧延续过去的方式制作馒头,也是通过美食来保留下人们最珍贵的记忆。
除了平时吃的大馒头,充满智慧的崂山人又在馒头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制作出了精美喜庆的崂山面塑,这些花样百出、五颜六色的面塑不仅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成为了过节、生日送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在王哥庄街道,面塑大馒头这一民俗手艺还得以完整的保留,许多可以制作面塑的馒头店都格外红火,也只有到这里才能寻访到那些曾经出现在记忆力的花样大馒头。
△彩色面塑的颜料均来自天然的植物,没有一点添加剂。
美食好吃,但我们也当思其来之不易。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馒头,都是崂山人智慧的体现,这种智慧,不输于任何一处美丽的崂山景色。
传承500多年的大馒头,才是让所有崂山人都朝思暮想的美食
推荐人气:93522 回复:2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
全部回复
看看看
2021-04-17 17:19:12
来自
青岛新闻客户端

回复:
2021-03-29 10:15:15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