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里一个“不那么正儿八经”的小院这段有趣的小故事或许有点长,希望你也喜欢。
一块“守身如玉”的菜园
一个“脾气很犟”的果园
一群“会功夫”的土鸡
一座“只有三个佳丽”的“后宫”
几百块“有温度”的小黑板
……
缘起:那是一个神往又偏执的梦
与这个“犟脾气”第一次见面,就有种莫名的“稀罕”。故事的主人公身份较多,但我最喜欢那个听起来不着调又略带自黑的名字:“朴实又鸡贼”的小老板。
事儿,还得从4年前说起。2017年1月,林老板正式辞掉做了14年的工作。决定到崂山深处一个小山村,做一个名叫“山间别院”的创意小院。
辞职创业可不是个小决定。毕竟,那是一份体面光鲜的工作——品牌策划。每天与策划和创意打交道,思维激荡,创意泉涌;在公司被称为“林总”,出门被叫做“林老师”,出入高档写字楼,受人尊重,每月都能领到不菲的薪水……
曾经的林老板是一个斯文而又严谨的品牌营销人
这个梦最早萌芽于2014年。
“我清晰记得那一天是元旦,我鬼使神差地点开了手机里的万年历。很快,日历在我手指的滑动中回到了1980年,那是我出生的年份。我突然意识到自己34岁了。
我重新把日历切换到元旦,开始往后翻。
翻到2040年,翻到2060年,又翻到2080年……唉,不翻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追逐梦想去“搏一把”,还是安于现状着“求个稳”,在梦想面前,林老板常常陷入纠结。
“你真的想好了吗?”
“我淡淡一笑点点头,我知道,这是我的一个梦。”
最终,他决定再“犟”一把:辞去工作,做了别院。
改变:把日子折腾成理想的样子
时值盛夏,眼前是红瓦蓝天,绿树葱郁,鸟叫虫鸣,不绝于耳。
很多人会问起,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崂山小村,林老板的回答也是直率,就是眼缘吧,初见那个院子的时候,便惊艳于她的美,不需多余的介绍,立刻就被她的美所俘获,一见钟情了。
“虽然房屋老旧,田地闲置,但在我眼中,她便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了。”
小院旧貌
“一定要让她变得更美好!”我内心有个强烈的念头。“也许未来的她不是这世上最漂亮的院,但她一定要是最特别、最独一无二的院!”
在林老板的理解里,房子的外观代表了崂山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已经在此默默坚守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凝结着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和喜怒哀乐,所以他们决定对房屋不做任何结构性的改变,只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缮。
整修房屋
还有一层原因,创业之路,处处需要用钱来填,所以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用林老板的玩笑话说:“我们决定暂时先舍弃漂亮的皮囊,老老实实做个有趣的灵魂。等“财大气粗”后,再慢慢“整容”。”
整修之后的果园
在林老板的构想里,未来餐桌上的菜一定要是自己亲手种植的绿色蔬菜,于是推平重新填土了门口的大坑,将屋顶拆下的旧梁抬来几根,一通敲打,钉成门框,成了菜园的大门。又扛来修路时清掉的一小片竹子,扎成篱笆围在菜地边上,菜园顿时有了模样。
“皮囊虽算不上完美,却总比原来好看多了。但是,好像还缺很多东西。缺的那些,正是灵魂。”
院子改造加室内装修,从烈日炎炎的盛夏,一直持续到寒风刺骨的隆冬。半年之后,一个脱胎换骨的小院呈现在人们眼前,但似乎少了些什么。
创意:把崂山的生活过成乐呵呵的“打油诗”
“有人把日子过成了诗,我是个俗人,没有那个雅致,因而做不了诗。于是我们就努力将日子过成乐乐呵呵的“打油诗”。”
菜园建好了,果园建好了,鸡窝也围好了,但都没有名字。老板娘说:“干脆就叫‘绿色菜园’、‘生态果园’和‘土鸡养殖场’吧!”
林老板却想要那种“不那么正儿八经”的感觉,于是绞尽脑汁要起些个有趣的名字。一个多月后,终于想好了名字,菜园叫“良知菜园”,果园叫“林伯伯的犟脾气果园”,鸡舍叫“功夫土鸡”,来完成那些内心对于品质的坚守。
还给它们写了故事,比如:这就是功夫土鸡的故事:
别院的土鸡们,个个热爱功夫!
它们常常起早贪黑,只为练就绝世武功。
每天从泥土中刨食虫子、草籽的土鸡练的是“铁砂掌”;在山坡上、树林间奔来跑去的土鸡练就了“凌波微步”“无敌旋风腿”;为争食虫子而群殴的土鸡练成了“九阴白骨爪”和“降虫十八掌”……这群土鸡个个身怀绝技,故被江湖上称为“功夫土鸡”。
再将写好的故事做成牌子,过往的游人们,第一眼都会被这些有趣的“小牌子”吸引,想要探秘它们背后的故事,林老板也总是乐此不疲地,唠起其中的缘故。
鸡舍、果园、菜园
小院共有五个单间和一个大厅,我觉得每个单间都应该有个响亮而有趣的名字,于是便给每个单间起了名字,从西到东依次是:木根家、二狗家、梁子家、柱子家、二妮家,还有那个叫“单间”的大厅。
一打眼,你是不是也有点恍惚,忘记了自己在哪里,就像是旧时一排平房,邻居们一家挨着一家,那些院里孩子们的嬉闹声、家长里短的画面……仿佛一下就浮现在眼前。
“做了别院后,我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能把别院做成一个让人快乐的小院,让每一位来到小院的人都能感受到发自肺腑的快乐。”
于是,林老板又将“不着调”“不正经”的思维在小院里做了彻底的发挥,下面,就带大家仔细看看这座别具一格的崂山小院。
比如:造了个秋千,秋千的样子很普通,跟其它秋千并无多大差别,但它有个好玩的名字:“欢乐牌秋千”,还配着一句好玩的广告语:“荡一荡年轻十岁!”
欢乐牌秋千,总是别院里笑声最多的地方
院子里的鱼池,因为挖得方方正正,不太好看,被客人调侃了几次后,林老板索性给它起了个很个性的名字:“鱼的澡堂子”,很多人看到这名字都乐的合不拢嘴。
这里还有一座只有“三个佳丽”的“后宫”。
别院养了几只小兔,为了他们的“人身安全”,林老板便造了一个悬在半空的兔舍。因兔笼建在别院大门的背后,便给它起名“后宫”,又因兔笼恰好有三间,于是分别为其命名为“东宫”“西宫”“正宫”。(有没有发现,“正宫娘娘果然最白净,颜值最高”)
后宫和后宫的三个“佳丽”们
院里还有一个“拍脑袋拍出来”的烤场、一个名为“赝品小江南”的花园、一条写着“坐坐这条长凳,听听自己心声。今世做点什么,方才不枉此生”的“立志牌长凳”、一棵“阅尽风花”的大杨树、一座花了三千块钱造出来的“我慢亭”……
“吃过别院烤鹅蛋,考试再不考鸭蛋”
打造了的小花园本想起名“人造小江南”,成品效果不佳,于是自嘲地命名为“赝品小江南”
造了一条长凳,名叫“立志牌长凳”
还有那跟着儿子从方特“顺”来的亭子建造灵感
这棵老杨树,给它起了名字,还给它写了一首打油诗
这些有趣的创意,或让客人大呼“好玩”,或让人激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于是在小院的一整天里,都心情舒畅。
温度:你喜欢,这里就是你在崂山的小院
能在这个小院里的,那可都是“有身份”的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不,每个人的身份都写在了自己的专属T恤上。
老板、老板娘、林伯伯、钟伯伯的T恤
做一个有创意、有个性的欢乐小院,这只是这个院子的外在。把崂山的热情融进来,而成为一个有温度、真正有人文关怀的小院,才是林老板所追求的本质,比如这种复古的“黑板文化”。
还有一些需要起到警示提醒作用的,林老板都会为它们创作一些打油诗,比如这块小板子孩子们看了之后都很开心,纷纷跑来调戏本老板,再也不进菜园捣乱了。
“一块黑板,它的本身是没有温度的,但写在黑板上的那一个个字,却是可以有着情绪和温度的。它可以温暖看过它的每一个人的心。”4年里,这样的小黑板林老板在别院里写了不下1000块。
有没有你的小黑板?
情怀也好,梦想也罢,这便是“打油诗”的生活,一个“不怎么着调”的山庄“犟”老板做的“不那么正儿八经”的崂山“魔性小院”背后的故事。
故事来自
山间别院
@林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