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清晨经典沐心』遨游山水

人气:452747 回复:2

【原文】
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明·罗念庵《醒世诗》)
【大意】
自然界的明月和清风随便获取,青山绿水之间任意遨游。
【延展】
明清时期,文人的旅游之风尤盛,这种风气除受商业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士大夫塑造文人品味的一种方式。他们呼朋唤友,游山玩水,作诗唱和,远离俗世之尘嚣,在幽静的山水之中寄托雅致的情趣,以凸显文人的高雅文化身份。
与这一风气相关联的是,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大量的文人游记。游记写作在明代中前期并不太多,但是在嘉靖时期逐渐增多,到万历时,更是大量出现。
文人旅游颇为讲究,携带游具之多,对山水的感知之深,都令今人汗颜。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曾提及:“凡游以一人司会,备小船、坐毡、茶点、盏箸、香炉、薪米之属,每人携一簋、一壶、二小菜。游无定所,出无常期,客无限数。六人则分坐二舟,有大量则自携多酿。”真是雅致又随性的趣味之旅。
清代文学家张潮写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能如此般去品味自然的音韵真是妙不可言。古人对山水的感知,不拘于形,因而更加畅快淋漓,无所不能,无所不及。
清人郑日奎在《游钓台记》中提到这种游法:“足不及游而目游之”、“鼻游之”、“舌游之”、“神游之”、“梦游之”、“耳游之”,何其快哉!而柳宗元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为之做注:“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一番“六根”齐动、行游天下的境界,诚令人叹服。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1-10-13 06:37:47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

{2047}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24-08-26 13:33:18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星辰qd】

讲的好,点赞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24-08-26 13:32:29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