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意】
做事之前不经过多次思考,结果就会让人心生悔恨;做人如果懂得忍耐和退让,生活自然无忧无虑。
【延展】
富弼,字彦国。北宋名相、文学家。
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感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才,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间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
秀才撇嘴说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国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回答,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笑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去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国乃一乌龟耳!”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头走开了。
退让忍耐是中国传统的生存哲学,富弼的“胆小”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如果他跟秀才争执起来的话,只会得罪对方,对自己实在无益。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对方的无理取闹,却能逐渐改变对方的态度,使矛盾得到缓和。
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如果你事事都要去争、去计较,那就会惹许多闲气、得罪一大批人,这样一来,你的人缘又怎么好得了?当然,退让忍耐也并非是让你变成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只是说在面对一些无谓的争执时后退一步,但如果是处理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寸步不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