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战国·屈原《楚辞·卜居》)
【大意】
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比就会觉得短。寸虽然很短,但是与更短的东西比就会觉得长。万事万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即使智者也有不明智的地方;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事物的优势。
【延展】
一天,孔子出游,途中他的马儿偷吃了农人的庄稼。
农人很生气,捉住了马儿并把它关了起来。子贡知道后,就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但任凭他好话说尽,低声下气,农人却理都不理。
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时所用的牛、猪、羊三牲,是最丰盛的牺牲),好比请飞鸟聆听九韶(古乐名,相传为夏禹所作,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音乐)一样。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于是命马夫前去。
马夫见了农人便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南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而不该偷吃呢?”
农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马儿还给了马夫。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便来问孔子,既然你早知此事非子贡之力所能解决,为何不直接派马夫去呢?
孔子笑道:“我若不让子贡去,他必定心中不服。如今不但子贡毫无怨言,也使得马夫有了表现的机会。”
圣人能通达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