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过午阴气渐长,日光减暖,久坐非宜。(清·曹庭栋《老老恒言》)
【大意】
清晨略微进食之后,如果天气晴朗,风息云定,靠近南向的窗户,背对阳光而坐,这就是《列子》所说的后背对着太阳晒暖和。这样后脊背会感觉微热,能使全身舒服和畅。日是太阳之精华,阳光能壮人阳气,对人极有好处。但是午后阳气衰而阴气逐渐增长,日光减暖,不适合人久坐。
【延展】
丹麦的斐塞司博士有一天午饭后坐在门前晒太阳,看见一只猫在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很是悠闲。时间一分一分地流走,每隔一段时间,猫都会随着阳光的转移而不停地变换睡觉的场地。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司空见惯,可是却唤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猫为什么喜欢呆在阳光下呢?猫喜欢呆在阳光下,这说明光和热对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对人呢?对人是不是也同样有益?这个想法在斐塞司的脑子里闪了一下。这个一闪而过的想法,成为闻名世界的“日光疗法”的触发点。之后不久,日光疗法便在世界上诞生了。斐塞司博士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如果我们家的院里也有这么一只睡懒觉的猫,我们也看到它一次次地趋近阳光,我们是不是能像斐塞司博士那样去想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