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大意】
君子认为赠给别人高大漂亮的车子,不如给别人有教益的话。
【延展】
西汉刘向撰写的《说苑》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宓子贱要去做单父县的县令了,去拜访朋友阳昼,问他:“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告诉我吗?”
阳昼说:“我地位低下,不懂得治理百姓的办法。但是我有两条钓鱼的经验,可以送给你。”
子贱说:“你钓鱼的经验是什么?”
阳昼说:“钓鱼时,垂下钓丝,安好钓饵,马上赶来吞食的便是阳桥鱼,这种鱼肉薄而味不美;还有一种鱼,绕着钓饵游来游去、欲食又止的便是鲂鱼,此鱼才是肉肥味又美的鱼。”
阳昼实际上是把用人之道,作为赠言,委婉地讲给宓子贱听。
宓子贱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上任途中,还没走到单父县,不少官员便纷纷赶到半路上来迎接他。宓子贱催促手下人说:“快赶路,快赶路!这些人便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
到了单父县,他便去访求那些年高德劭,又有才能的人,也即是阳昼说的不轻意吃食的“鲂鱼”,邀请他们来与他共同治理,把单父治理成了一个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荀子说:“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子也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从某种意义上说,给人最大的帮助,最好的馈赠,有时未必是钱和物,却可能是一则警句,一条格言,一首好诗,一句古训,或者是一番忠告。
古人有以史为镜之说,我们何不在亲朋好友工作调动,或远走他乡之际,将把酒临风,大摆宴席,改为送一些好诗名句,善语诤言,并以此为镜,折射点有用之物给他们,使之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汲取精神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