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
【大意】
俭朴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各种好事都会兴盛起来;奢侈会导致放肆,一旦放肆,各种坏事都会泛滥开来。
【延展】
古人从社会道德规范的高度来对待节俭,认为俭可以养德养志,俭朴的德行接近于仁爱,有助于防止奢侈腐化的行为。而把奢侈浪费看成是一种最大的恶行。能否做到克勤克俭,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大事。
唐朝有个尚书,姓郑,一向俭朴持家。有一天,有个远亲来拜见他,这位远亲本是个种地的农民,郑尚书见他穿着很朴素,就问他想要什么,这位远亲说:“我想在您这里谋个差事做做。”郑尚书见他人很朴实,就答应了他,准备为他写封推荐信,安排他到下面当差。几天以后,他和这位远亲一起吃饭,吃的是饼,发现他把饼皮都扔掉了。郑尚书心想:“为什么外表与内心,相差这么远呢?以为他穿着朴素,一定知道世事的艰难,哪料到他比富家公子还浪费,这样的人哪能当好差呢。”郑尚书亲手把他扔掉的饼皮捡起来自己吃掉,送了一些财物给他后,就打发他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