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唐 .李泌《咏方圆动静》 )
【大意】
行义时方正,用智时圆通,在宁静中适意,但却在必要时机如龙飞九天,逞才报国,扬名天下。
【延展】
唐中期的邺侯李泌,幼年便有“神童”的称誉,7岁的时候已经对儒、道、佛思想有很深的体悟,唐玄宗听说了关于他的传闻,有一次在与宰相张说下围棋的时候宣他入宫。李泌到了跟前,玄宗让张说和李泌各以“方圆动静”为题说一副对联,张说随口说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不料李泌马上接着说;“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此联一出,唐玄宗与张说惊叹不已,于是李泌一下子就出了名。
当时的另一个宰相兼大诗人张九龄,对李泌非常器重,把他看作是自己的朋友。李泌幼年曾有长歌云:“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此诗狂放桀骜,大有太白之风。但张九龄见后,告诫他说:“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但当为诗以赏风景,咏古贤,勿自扬己为妙。”李泌听了,流泪相谢,就此不再出此狂言。
李泌酷爱读书,家中藏书充栋,人送外号“书城”。李泌系统地整理了藏书,经部书用红色牙签,史部用绿色牙签,子部用青色牙签,集部用白色牙签。所有藏书均加盖了“邺候图书刻章”藏书印章。著名文学家韩愈,曾仰慕他藏书之富,曾作《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留下“邺侯架”的典故。
李泌对《易经》、《老子》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经常出没于华山、嵩山、终南山的绿林明月之间,寻仙求道,淡泊明志,孜孜不倦地追求道家高深的境界。与此同时,他又与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皇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深受这些皇帝的敬仰和器重,都把他视为能够正确指导自己处理天下大事和皇宫私事的“帝王之师”。
事实上李泌也一直在扮演着“帝王之师”的角色,于幕后运筹帷幄。唐肃宗按其制定的战略行事,“安史之乱”得以顺利地镇压下去。在他的大力推荐下,郭子仪得以成为功勋赫赫的中兴名将,在他的周旋下,李晟、马隧这些忠诚的名将得以存活,在他的策划劝说下,唐玄宗得以从四川回到长安养老。他排解了无数次皇宫里的冲突,处理了无数件安邦定国的大事。
但凡国家大事,肃宗都先咨询李泌,对他的恩宠也是无以复加,和他“寝则对榻,出则联镳”——睡觉时也在一个屋里,外出时并马而行。当肃宗皇帝乘车外出时,也让李泌坐在身边。因李泌谢绝了肃宗的宰相官职,只穿一身白衣,故而又有“白衣山人”之称。宴会上,因李泌不吃荤腥,唐肃宗亲自烧梨给李泌吃,臣子做到这个份上,实在是荣宠至极。
后来,李泌觉察到自己处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心,怕有祸害,忽然变得庸庸碌碌,请求隐退,遁避到衡山去修道,实在是深得道家精髓的绝世高人。清代著名湘军将领李元度有《访邺侯书堂遗址诗》赞其:“古今名士擅风流,前有留侯后邺侯。总为与人家国事,逃名同托赤松游。”
李泌的一生体现了他幼年对联中“方圆动静”的人生智慧,实现了“帝王之师”与“归隐山林”二者的完美结合,是继范蠡、张良后又一大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