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清晨经典沐心』借物明理

人气:27884 回复:0

【原文】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大意】
道理不能直接指明,所以就着物件来说明道理;感情不能明显地表达,所以借助事物来寄托感情。有些道理要借物为喻,以小见大;有些感情要托事抒发,以隐达显。
【延展】
        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众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的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形状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地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讲到这里,陶校长突然停住了。学生们急于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都催促他:\"校长,你讲下去呀!\"\"快点讲下去呀!\"
       陶校长不再讲故事,却一转话题,进行了一番评述,他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这些知识虽好,但仅仅是世界上全部知识的一小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可能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你能背出,你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你能责怪老师没教过、书本上没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一批批的学生都比老师差,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一代不如一代。我们求学必须要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这样,你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毫无止境地去探求知识,你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同学们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懂得了陶校长讲故事的意图。从此,大家不再死记硬背,各自努力探索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老师们也不是片面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而是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学会、学好各门学科的方法和技能。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19-10-25 05:48:30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