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清晨经典沐心』精滞气郁

人气:25154 回复:0

【原文】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大意】
人的身体如果没有任何活动,则精气也不会有效地输布和流动。精气如不能流动可导致气血郁滞不畅。
【延展】
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饱尝了“十载寒窗无人问”的艰辛与孤寂,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但那时由于心高气旺,没有注意到身体的文弱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后来由于他承担的事情愈来愈繁重,此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痼疾。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曾国藩曾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在诗中留有“艰苦新尝试保身”之句,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认识到了身体保健的重要性,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他的养生观。
曾国藩曾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曾国藩特别崇尚道家养生思想,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
他说的“君逸”就是养心,“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就是人要清心寡欲,胸怀宽广,注重“静”、“节欲”,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修养的目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心理的健康,并提出此为“静”的养生之道。
他说的“臣劳”就是人的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才能筋骨常健,身体才能保持健康。这是“动”的养生之道。
为能做到少恼怒,他提出“以志帅气”、“以静制动”。他认为,大病在身之人可以支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志帅气,二是以静制动。人疲惫不振,是气弱。意志坚强的人,能根据气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聚神静气。
曾国藩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坐轿。他在家训中说:劳则寿,逸则夭。他的儿子曾纪泽少年体弱多病,曾国藩即命其每日早晚各步行五里路。坚持日久,便转弱为强。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19-07-18 05:58:48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