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清晨经典沐心』礼尚往来

人气:19462 回复:0

【原文】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大意】
礼节贵乎有来有往。只有往而无来或有来而无往,都是不合乎礼数的。在国家与国家,团体与团体,人与人的交往中,礼节上很重视有来有往,互相都应采取同样的态度和礼仪规格,习惯上称之为“礼尚往来”。
【延展】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有了礼节,交流才有规矩和分寸。真正懂得礼节的人,即便是面对不喜欢的人,仍然会彬彬有礼,而不会冒然开罪对方。
       春秋时期鲁国的权臣阳虎想拉拢孔子为自己所用,认为这样会增加自己在鲁国的声望。
       于是阳虎几次约见孔子,但孔子不喜欢阳虎的品行,不愿去见他,便借口推托了。阳虎知道孔子不满意自己,就派人给他送去了一只烤乳猪。
       在那个时候,这算是一份厚礼。阳虎此举让孔子十分为难:不回访阳虎,是失礼之举;而如果回访,自己又不愿与这种人来往。
       孔子思索了半天,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既然不想见阳虎,又不得不回访,那么就选择阳虎不在家的时候去,走走过场。这样既不失礼,也可以避免尴尬。
但是很不巧,孔子从阳虎家出来时,碰上了刚回家的阳虎,结果在对方一番言语的鼓动下,孔子只好答应出山。
       孔子和阳虎品行不同,但是都知道礼的重要性,更何况朋友相处了。传统观念认为,不懂往来的人,就是没有礼节和礼貌的人。自古以来,礼尚往来是人类社会维持彼此关系的处世原则。
即便是现在,社会的主流也是崇尚礼尚往来的。秉承礼尚往来交际法则的人,就会得到人们的认可;相反,不懂得礼尚往来者,则会受到人们的轻视。
但是礼尚往来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则会给彼此造成负担。
      有这么一个故事:为表示友好,甲家用小碗给乙家送了一碗饺子;为了还礼,没过几天,乙家用中碗给甲家送了一碗饺子。
于是,甲家过几天给乙家用大碗送了一碗饺子;乙家一看急了,不能失礼呀,于是用盛汤的瓷盆给甲家送了一盆饺子;甲家一看,嘿!不能让人小瞧了!赶紧做了一锅饺子给乙家送去。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 但要把握分寸、把握时机,千万不能因送礼、还礼而受累。在许多时候,接受别人的礼品后,应该铭记在心;在适当的时候,再向对方还礼。
还礼时,要找和对方赠送自己时相似的机会,或者在对方的某个喜庆活动中,或是此后登门拜访时。
       要明白“还礼不是还债”,要讲自觉自愿,还礼次数也不要过多,完全没有必要再三再四地还礼,像上述故事中的那样,就成了双方的一种负担。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19-05-15 05:45:42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