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战国・墨翟《墨子》)
【大意】
世上所有的鸡蛋去碰石头,石头也会依然如故,不会被毁坏。
【延展】
荀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被人尊称“荀卿”。他早年去齐国游学,因学识渊博,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一职。之后,受秦昭王的聘请,往西去秦国游学。后来,又返回赵国。再后来,受到楚国春申君的任用,担任兰陵令。晚年主要从事一些教育和著书工作。
有一次,荀子与临武君在赵国国君孝成王面前辩论用兵之道。赵孝成王问:“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领?”
临武君回答说:“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变化行动,比敌人后发兵而先到达,这就是用兵的要领。”
荀子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古人用兵的根本在于统一百姓。弓和箭不协调,就是善于射箭的后羿也不能射中目标。六匹马不协力一致,即便是擅长驾车的造父也无法驾驭马车到达远方。士人与百姓不亲近而是依附国君,即使是商汤、周武王也不一定得胜。因此,善于使百姓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在于使百姓归附而已。”
临武君不以为然,说:“并非如此。用兵所重视的是形势要有利,行动要讲究诡诈多变。善于用兵的人,行事神秘,没有人能预料他会从哪里出动。孙武、吴起用这种战术,无敌于天下,难道一定要依靠百姓的归附吗?”
荀子不同意他的观点,说:“不对。我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统治天下的帝王的志向,您所看重的是权术计谋、形势利害。但是仁人用的兵,是不能欺诈的。能够施用欺骗之术对付的,是那些骄傲轻慢、疲惫衰弱的军队,以及君与臣、上级与下级之间不和,相互离心的军队。因此,用欺骗之术去欺诈尧,就如同拿鸡蛋砸石头,用手指搅动滚水,也如同投身到水火之中,不是被烧焦,便是被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