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
【大意】
指出过失并提出自己见解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甚至引以为戒。指出过失和听闻过失引以为戒才能各尽自己的心力。
【延展】
春秋时期,有个人叫高缭,他为人谨慎,在齐国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从来没有犯过错,但晏子却无缘无故把他辞退了。这是为什么呢?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是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足足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辞退了。”可见,晏子喜欢人指出他的过失,他认为,指出上司的过失,是手下的责任,否则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是毫无用处。
晏子善于倾听别人的批评,也非常善于指正别人的问题。在批评他人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他常常旁征博引,善用比喻,注意语言的艺术、批评的方式和态度,注意当时的环境,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