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大意】
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延展】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八月二十九日,曾国藩在给四位弟弟的信中强调:人生在世,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进德”是指孝、悌、仁、义的品德,“修业”是指写诗、作文、写字的本领,这两件事都可由自己做主,经过自身的努力均可达成。至于富贵功名,都是天定,不能自主。正是:“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分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进德修业”也是曾国藩的治学理念在家训中的体现,从其本源上讲,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治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