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大意】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谁都能看见;改正过错,人人都敬仰。”
【延展】
发现自己的错误也许不难,但坦诚地面对它、改正它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孔子曾经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他没有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自我责备的人,由此可见正视自己错误之难。《论语・子张》说“小人之过也必文”,普通人对于自己的错误往往加以掩饰,而“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君子的过失好比日食月食: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看得见。
钱穆先生对此解释道,君子的过失大多是无心之举,当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也不会加以掩饰,所以人人都能看得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应该及时自我完善,《论语・学而》说“过则勿惮改”,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太阳在日食时黯淡无光,但在复原之后,光芒依旧耀眼;君子纵使犯错,一旦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也不损其德。所以子贡说“更也,人皆仰之”,君子改过时,人人都仰望着他。
君子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看到朋友犯错也会直言相诤。在孔子那里,“友直”即正直、不便佞一直是最重要交友的标准之一。《论语・颜渊》中说“忠告而善道之”,如果朋友犯了错误,则应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做诤友也讲方法,“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若朋友实在不听,则该暂时停止不言,莫要为此自寻耻辱,等以后时机合适再次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