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资治通鉴・晋纪》)
【大意】
送来的礼物丰厚,说的话又非常动听,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延展】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珍贵的玉璧。司马迁的女儿非常喜欢这对晶莹剔透的玉璧,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当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就会留下斑污,定会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北宋官员包拯六十大寿那天,坚决不收礼金。不料第一个来送礼的竟是当朝皇帝宋仁宗。送礼的太监在红纸上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礼不通。”包拯看后回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包拯巧妙地以诗拒礼,并赢得了皇上的赞誉。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在京城做官。一次,他的老乡带着厚礼想求他或他的弟弟苏辙帮忙谋个官职。同乡之情不便明伤,苏轼就讲了一个寓言,说是有个很贫穷的人,去掘伯夷的墓。伯夷在墓里说:“我是在首阳山饿死的,除了一把枯骨,别无一物,又岂能如你所愿?”盗墓人就说:“那我就去挖叔齐的墓。”伯夷又说:“连我也不过如此,我弟弟叔齐就更帮不上忙了!”苏轼的弦外之音是:您的苦衷我知道,但我们兄弟都无法徇私帮您啊!
清代康熙年间的江南总督张伯行自律甚严,他认为官吏在薪俸之外,多取一文即为贪污。为拒贿,在衙门口自题一块匾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这些古人的廉洁故事,都反应了他们对贪腐随时高度戒备。他们深深知道:清正之气,乃天地本有之造化;廉洁之风,为自然无私之德能。人居于天地之间,当以天地为父母,以自然为根本,以宇宙为身心,以虚空为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