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一字一修辞一字一诗境:如何用拟人写出神品化境-3

人气:561859 回复:0

王子居的八句之作,有近体格律,也有初盛唐古律(《古诗小论2》中有详尽论述),当然,对于诗坛中少数唯平仄派来说,也可以把它视为古诗,我们不讨论格律平仄。




无题·落地


落地无声是前尘,生涯飘荡似流云。悲声哽咽当时曲,泪眼迷离忆中人。


心逐水逝情难尽,梦随花落爱无痕。东风不见杨柳老,只余春恨意深深。


                                                                     


这是一首由意象流升华到印象流的诗作,由于王子居的大部分诗作都是由意象流升华到心象一体或印象流,所以在这里只简单讲一下意象流。


与《无题·野烟》的首联一样,这首诗一开篇就运用了指代,因为前尘的落地无声,其实是指喻了人生的前尘往事,抑或王子居运用的其实是借喻,但他在用前尘借喻人生往事之后,又将这个前尘还原了,用落地无声的前尘来隐喻黯然消逝的过往……但当它与似流云对偶起来看,它又像是一个暗喻,其实却不是,因为流云明喻人生的飘荡(本体),但落地无声显然是前尘的修饰词而不是它的本体。所以这一句的辞格,是由各种辞格交集产生的,它是合用指代借喻之后还原成喻体再喻喻。


是不是很绕口?诗读起来非常简单,创作起来其实也很简单,但解构起来非常复杂,因为它的内蕴是复杂的。


事实上,这首诗有通篇的拟人,如三联的梦,跟随着花而落,心,逐着水而逝,都是拟人笔法,四联东风的漠然、杨柳的老去(同时有隐喻和指代),都是拟人辞格,这两联的拟人是比较明显的,而首联的前尘无声落地,其实亦有隐隐的拟人辞格,因为依王子居一贯的喻诗习惯,它们同东风的冷漠、杨柳的老去一样,前尘的无声落地、流云的生涯飘荡,当以这个语序来理解的时候,它们就是拟人了。第三句亦是同理,如果我们把语序正常化,“当时的曲子悲声哽咽”,曲子怎么会悲声哽咽呢?它显然是一种拟人辞格了,从诗意上来讲,当时的伤痛的离别,连曲子都哽咽了……一三两句的语序本质上都是倒装,二句看起来是正常语序,但夹在两句中间,它必然要变化一下,不然三句彻底相同就有点重复感了。


这种辞格的运用有着王子居喻诗的独特特点,亦即在复杂的辞维中,每一两个字或词都有独立的辞维,这就导致它的形容词必须贯通,也就是说,飘荡似乎是形容生涯的,但它也同时形容流云,因为正常的修辞次序是这样的,生涯就像流云一般飘荡,但在王子居的诗里变成了生涯飘荡,生涯飘荡的飘荡是一个形容词,流云是一个名词,我们是不能把它解构成生涯的飘荡就像是流云的飘荡的,所以事实上飘荡本是流云的形容词,但王子居运用语序的变化,将它变成了生涯和流云共用的词。


前面三句在语序上采用的倒装,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一种难言的、微妙的意味。


上阙在辞格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运用了王子居惯用的阴阳哲学对,王子居运用大的对比时,较多的如大小对、虚实对,这里则运用了今昔对。也就是说,上阙两联中,每一联的上句是写前尘、往昔,下句则写当今,通过今昔对比,强化诗意。这是他喻诗9道中数之贯通维度中的大对偶,当然它也是辞之维度中的大对偶。


王子居所创的喻诗9道中的辞道,经常有整体修辞和单句修辞的叠加,比如这首诗里第一句的倒装、合用指代借喻之后还原成喻体再喻喻,还叠加了整体修辞中的拟人、大对偶。


这就让这一句事实上拥有了六种修辞。


这首诗不是王子居诗词中辞格密度最大的,因为王子居的喻诗是超越“一字一修辞”的,这个首句即便将各种重合的辞格都算一种,也未达到7种修辞。多维修辞是王子居在辞道上探索出来的不同于诗骚汉唐的新路。




王子居在解构《龙山》和其他诗词的进候,不太重视喻诗9道里的辞道,但我们更喜欢分析修辞,因为喻诗九道33维里其他像意象、印象、抽象、气象、哲思等较难体会,而修辞是比较明确的,比如我们上面讲这首诗的辞维,“一句六修辞”很接近“一字一修辞”了。读者仅仅通过修辞维度,就可以管窥《龙山》中那种超越“一字一修辞,一字一诗境,一字双隐喻”的多维诗境了。




这首诗的意象构造运用了多重手法,首先它是建立在情景交融之上的,因为它情与象是同时写的。如悲声哽咽和曲、泪眼和忆中人、生涯的飘荡和流云、前尘和落地无声、心与情和水逝、梦与爱和落花;然后它又是建立在各种比喻之上的,前尘是个借喻,但它同时又是实象,它是喻与本体一体的(可参考《古诗小论2》中的相关论述),第一句在前尘本是个借喻的基础上还是一重隐喻,第二句是个明喻,三联整体是个隐喻,第七句是个拟人加隐喻,它与第八句共同构成一个隐喻。


以意象流的创作技法而言,在文字构成上这首诗不像是“杨柳春烟迷蝶路,落叶秋风失雁行”那样根本不见任何人事,纯以自然之象组成,而是如上所言混合交织构成,这使得我们在读诗的时候,所见到的意象美似乎不如“杨柳春烟迷蝶路,落叶秋风失雁行”那样浓厚、醇美,但这是单联而言的,从整体的意象造境上来看,落地无声的前尘、生涯飘荡的流云、随水而逝却又连绵不尽的心与情、随花而落无迹可寻的梦与爱、东风中老却的杨柳空余下的春恨……


在整体构境上它通过种种意象的组合,依然为我们构画了一幅伤感销魂的自然美景。


情缘落地后碾碎如尘,它静悄悄地没有留下一点痕迹,那些我最珍视的东西就这样消逝了,可我的一生浪荡漂泊却如同浮云一般停不下来。诗人如泣如诉地在讲着他自己的隐秘的心事,那首歌勾起了他已经刻意掩埋的回忆,但他发现他还是做不到,在那泪眼中仿佛还能看到她的影子,那个梦中人的影子。


可往事如烟,早已消散,“她”也早就在时光中被冲刷得渐渐失去了曾经的模样,爱无痕、情难尽也只是妄言。又是一年春天,又是一个秋天,一年年的日子就这样消散,连杨柳都老了,这里其实有一个典喻“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只不过隐藏的比较深,东风太无情,不见杨柳之老,但是却主宰着杨柳一年年的春恨,而杨柳能如何?只能在深深的回忆中不断地春恨。在这个风姿摇曳的隐喻之中,东风(造物或命运)忽视了杨柳的渐老,曾无垂怜,不曾改变相爱无凭的命运,以致这杨柳伤感对春风,一年一年只留下深深的春恨。


“心逐水逝”,“梦随花落”,这一联丰神华美而带着凄伤,将人类感情中的心、情、梦、爱写出了流水落花之美、流水落花之伤。东风不见杨柳老,则蕴籍深沉,情义依依。悲声哽咽一联则写得沉痛,首联在完美的起兴用喻之中,还有一种强烈的对比,落地无声的前尘心事,对比漂荡不休的艰苦生涯,着实写出了人生的现实和无奈。


另外,王子居的诗风绵密周严,一句诗或一个字词往往具有多维作用,在这首诗中也表现得很明显,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这首诗的四联,全都写到了时光。第一联是通过前尘落地表现的,第二联是通过当时之曲和忆中之人的对照来实现的,第三联是通过心逐水而逝、梦随花而落的意象来实现的,第四联是通过杨柳见老来实现的。这四联对时光之殇的描写,都是在隐喻中悄然实现的,如果我们不是从整体上解构它,我们是读不出来这首诗每一联其实都写到了时光的。


时空之维,是诗歌中最难实现的,因为在《春晓》一诗中读出了时空,所以王子居对它倍加推崇,在《唐诗小赏》中许为唐人短诗第一,而在《唐诗小赏2》中,王子居遍览《全唐诗》的七绝,找出的时空之维,也只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而已。


这首诗中的时间之维,不是在单句中实现的,而是解构整诗才能发现,在单句维度上,较唐人的五七绝第一的作品中的最强单句,自然就逊色一筹。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1-05-06 14:17:02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