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新概念英语写作篇分享

人气:40192 回复:0

  我们先看一篇英语作文: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与他人分享的体验,如分享一本有趣的书、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个闪光的想法……现在,某英文报纸就分享(Sharing)话题征文,请你投稿。描述一次你与他人分享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词语:share…with…; experience; interest; learn; change; encourage; enjoy; happiness; confident.
  没错,这就是2012年北京市英语中考的作文,分值15分,是历来考试兵家必争之地。
  纵观历年中考英语作文,今年的题目似乎更加新颖,比较贴近北京精神“厚德”,希望孩子们能够说出自己在生活的一件小事,整体形式偏重夹叙夹意,先进行议论,再举事例,最后进行升华。
  但相对于紧张繁重的中学生活,部分学生和家长会发出这样的抱怨:孩子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早出晚归地长期处于学习-作业-考试的循环模式中,其他经历少之甚少,谈到“分享”的经历更是寥寥无几。如何在中考这样千钧一发的场合去用英语谈“经历”,无疑是对孩子英语综合水平的一个考量。
  先抛开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新概念二册》是如何提高我们写作能力的。从教学角度来说,大部分老师都会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新概念二册》我们偏重语法知识讲解,《新概念三册》偏重写作技巧积累。诚然,我们从书的封皮便可略见一斑:《新概念二册》题为“Practice & Progress”而《新概念三册》已升级为“Developing skills”。但针对初中学生,三册文本的难度和句式的复杂度已完全超出正常初中生的英语水平。理解尚难,何况运用?而《新概念二册》在夯实语法基础的同时,每课都会出现“闪光句”。通过对各类精美句式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让孩子不断提升对句式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下面我们来看课文中这样一个例子:《新概念英语2》Lesson 54中有这样一句话:“Nothing could have been more annoying.”本课讲解一位家庭主妇日常生活中慌乱的一刻。而该句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当时人物的心情。分析句式可知此句的绝妙之处在于运用比较级来表达最高级的结构。原句等同于:“It was the most annoying thing that could have happened.”因此在练习环节,我们便可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进行表达:“最便宜的书,最好吃的食物,最诚实的人”等等。联系上文“Sharing”这篇作文,如果你学习过初中《新概念二册》你便可脱口而出:“Nothing could have been more amusing!”(这真是最有趣的一次经历), “Nobody could have been more helpful”(他真的是最乐于助人的一个人)。这样精彩的“闪光句”,你舍得错过吗?
  同样来看下面这句话:“If you receive a request like this, you cannot fail to obey it!”出自《新概念二册》Lesson16。句式采取“主情从现”,使用if进行条件假设。而这一句的精华却在“cannot fail to”这个双重否定的结构。这一个句式我们在《新概念三册》Lesson9《Flying cats》还会见到。“双重否定”顾名思义其含义则为“重点肯定”,突出强调作者的观点看法。同样联系到上文“Sharing”这篇作文,我们经过课堂的多重练习后,轻而易举的便可表达:“If you have an experience like this, you cannot fail to share it”(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你一定会和别人分享的!)“If I have a story like this, I cannot fail to share with my friends!”(如果我有这样的故事,我一定会和朋友分享的!)
  很多同学在考场上的有限时间里都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举“笔”不定,下“笔”艰难。这无疑是与平日里的积累密切相关的。然而积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如何能够准确把握“闪光句”的含义?如何将“闪光句”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如何有效地利用《新概念英语》这个征服中考英语的新利器?这些只有在真实的新概念课堂上你才能亲身领略。北京新东方英语学习部老师希望你利器在手,所向披靡!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19-09-05 19:08:13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青青岛家长圈(初中)QQ群:121346734; 青青岛家长圈(小学)QQ群:126822801;青青岛家长圈(幼升小)QQ群:437377549。教育育儿小编咨询QQ:475506920 入群申请信息:学校/幼儿园名+年级+xx妈/爸。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