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老聊書畫(十一)
東有桃花塢 西有綿陽紅
一一和李岩老弟聊聊中國年畫
李岩老弟,春節將臨,學生慕羨紅送來一些中國天津楊柳青、濰坊楊家埠、蘇洲桃花塢、四Ⅲ綿陽四大年畫的民国資料。天津楊柳青、濰坊楊家埠的年畫在咱北方很有名氣,老百姓耳聞能詳。咱今天就聊聊後兩個一一蘇州桃花塢和四Ⅲ綿陽的年畫。好不好?
綿陽(也称綿竹年畫)年畫創始於宋時期,昌盛於明清,民國時由於時局動蕩,消費下降,受到一些影響。但風格、顏色、造形等卻沒有根本的改變,繼續保持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技巧製昨。綿竹年畫在色彩方面分為西種:一種叫紅貨一一就是用色大膽,紅、綠突出,層次分明。人物形象豐腴飽滿,和氣可親。充滿春節的歡樂氣象。另一種叫黑貨。其是紅貨是陽刻,黑貨即陰刻。上色多用黑、褐(朱砂)色為主。而且黑面大於空白面。綿陽年畫的刻版也很講究,木材多用楠木、梨木及硬雜木。線條流暢,刀法熟練。
綿竹年畫和民間畫工在繪年畫
李岩老弟,年畫在中國的文化藝術史中是佔有一席之地的。現在咱再聊聊蘇州桃花塢的年畫和它對日本浮士繪的形響。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國人認為蘇州桃花塢是因為伯虎先生的這首詩而名聲大振。其实非也。桃花塢在唐伯虎之前已名滿海內外,起因就是年畫。因為有了年畫而鵲起了桃花塢一一桃花塢年畫。蘇州和綿陽在地圖上一東一西。所以東有桃花塢,西有綿陽紅。桃花塢的年畫色彩比綿陽的略顯深沉,帶有水墨氤氳的味道,這是因為蘇州從南宋開始文化底氳濃厚,文人墨客所持風氣而致。從構圖、著色、刻板,無不受到形響。
這個時期(康、亁)可以說桃花塢的年畫達到頂峰期,年銷售達百萬張之多。遠銷日本、東南亞、英法等國。給全世界華人送去了中國年的味道。而這個時期正是日本的江戶時代。幕府統治比較封建保守,但社會比較穩定。雖然封關閉國,唯有長崎港對中國、荷蘭兩國開放。這就給日、中兩國人民的交往,開創了良好的條件。人員的流動,商人的交易,恰給當時的蘇州帶來了無限良機,蘇州桃花塢的年畫也隨之流向日本。
日本《浮世繪》不但在日本當時影響極大,而且傳到了歐州,英、法、意大利等國,給當時的抽象派和印象派畫家送去了家創作的靈感。所以說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桃花塢年畫受宋代木板雕刻印刷術的形響。明代時期色彩單調,刻板簡單,印刷落後。到了清朝康、雍、亁大有改進,采取一板一色套印技術,一幅年畫多達五套彩板印刷,绚麗、鮮艷,五彩繽紛,顏色有時多達六、七種。人物造形也有了抽象成份,人頭略大於身體,很有明未陳洪綬的形子,仕女很有崔子忠的造形。
前五為桃花塢年畫,後七為浮世繪。
李岩老弟,通過對比,我們大概可以看出其中的共同基因和轉基因的密碼。日本人很崇拜中國的書畫藝術。把中國人都快忘了的宋代畫家牧溪,被捧上了日本的繪畫神壇。再通過今天我們所聊的年畫,就可見一般。藝術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句話是永恆的。你說對嗎?李岩老弟。
任秋明先生赠送给青岛市文华书画院的大幅《梅花》作品
任秋明先生赠送給青岛市文华书画院院长劉華的近期画作《龙马图》
任秋明先生赠送给青岛市文华书画院乐贝城书画分院最新国画作品《三羊圖》
附註:李岩,島城名作家,藝術評論家,綜合媒體記者。任秋明,資深文博工作者,書畫家。慕羨紅,文史工作者(關注民國史),任秋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