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原济南军区乒乓球女队三大主力队员拼搏纪实
青岛李岩推荐
唐惠芳右手横握球拍削球打法,削出去的球又低又转。有队友夸张地形容说:“要用起重机才能拉得起来。”其实,唐惠芳的乒乓之路也不是笔直的。她说,“技术的提高,不是直线的,是曲线的。你今天打得挺好,明天说不定就不行了,突然找不着感觉了。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就是突飞猛进,接着,又输得一塌糊涂。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很难受,弄得自己都怀疑人生了,自己究竟能不能打出来?”削球是一种防御性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和冒险性小的特点。传统的削球是等待对方失误,而唐惠芳削球则是为进攻创造机会,用削球限制对方进攻,用削球给对方击球制造困难,甚至让对方失误。因此,形成回合很多,得分相对不易。这就需要更大的耐心、超人的耐力、顽强的毅力。在这一点上,唐惠芳作为济南军区乒乓球队队长,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制订了“守得稳,削得低,旋转变化多,控制落点好,进攻准确”的战术原则。如此一来,乒乓球就像粘在她的球拍上一样,转与不转、千变万化,她步伐轻盈灵活,对方疾风暴雨的迅猛快攻、强烈旋转的前冲弧圈,都在唐惠芳守如泰山的防御面前化解于无形,数不清的乒乓球高手、国手倒在了她的拍下。有人评价说,“唐惠芳没有什么球啊,但就是打不死”。打守球的打不死,这就很要命。她的步伐还特别好,别人一吊,她一下子就跑上来了,偶尔还攻一板,一板致人死地。时光飞驰,八年很快过去了。然而在唐惠芳的感觉中,时光老人的脚步是沉重而缓慢的,似乎比其他人的八年更艰苦、更吃力,当然她辛勤的努力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酬劳。
唐惠芳为人正派、朴实、亲和,这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长期形成的习惯与性格。她担任乒乓球队队长五年间,就像家里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姐姐,她熟知每一个队员的性格、脾气和技术,对小队员就像小弟弟小妹妹们一样细心呵护,她那亲切、真诚的话语,像一阵阵温煦的春风,吹进队员们的心扉。没有人是永远坚强的,只是将脆弱隐藏在了不为人知的地方。在自己疑惑丛生、拿捏不准所做之事对错的时候,需要有人在身边给予肯定、给予鼓励,使之坚定自己的做法,告诉他没有错。因此,在小队员们心中,唐惠芳就像冬日里的阳光,冰雪中的红梅,能够抚平心灵的创伤,是自己疗养心绪的港湾。在唐惠芳面前,自己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说,没有心事需要隐藏。唐惠芳一定是世界上最理解他的人,会毫无怀疑地支持自己的任何想法和目标。唐惠芳领着队员们一起健康成长、快速进步。她处理问题成熟、老道,里里外外,大事小事,处处以身作则,点滴不漏,把乒乓球队凝聚得像一个人-样。如果把济南军区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比作一颗颗珍珠,那么,唐惠芳就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连在一起,球队才成为一个坚强如钢的战斗集体。1977年2月,唐惠芳光荣地出席了山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山东省妇女代表大会;1977年3月,出席了济南军区学雷锋积极分子代表大会;2000年,唐惠芳被中国乒协授予“业余运动员健将”荣誉称号,1986年至2017年,她参加全国业余乒乓球比赛30多次多次获得冠军和亚军。这是对她搏杀进取努力付出的奖赏。
比赛是对运动员最严峻的考验。比分落后时,是顽强奋斗、每分必争,还是自暴自弃、甘拜下风?在这方面,唐惠芳创造了不少惊人的纪录。一次在山东省女子团体冠亚军决赛中,唐惠芳担任1号主力选手。不料,赛前她腰部旧伤复发,上场的时候有些支撑不了了。五局三胜,唐惠芳上来就让对方2号主力选手搓了个零比二,连失两局,比分悬殊很大,第三局又是大比分落后,再丢两分即告失败。按照常规应该说此时败局难逃。这时候,对方团队已经开始庆祝胜利了。唐惠芳想:“人家不知道你腰疼厉害,就算知道了,你不弃权人家还是照样打你。这盘球,我个人可以不要但团队和战友还要!”于是,唐惠芳定定神鼓鼓气,以“敢从老虎身上撕下一块肉来”的精神开始反扑!对手与她四目交接的刹那,感到了一丝寒意。那一刻,就像星星碰星星,擦得火花四溅,溅得砰然心跳。唐惠芳迅速改变战术,在防守中加强反击,坚决咬住不能输!第三局在落后的情况下,唐惠芳一分一分地咬,一板一板地追,终于拿下第三局。接着,她又一鼓作气拿下后面两局,三比二反败为胜,创造了又一个乒坛奇迹,为她们拿下女团冠军打响了第一炮。赛后,唐惠芳手扶着腰一步一挪艰难下场时,队友徐向秋、王瑞秋扑上来,紧紧地抱着唐惠芳,一边喜极而泣,一边帮她按摩腰部。现场不知有多少观众为唐惠芳的顽强精神拍红了巴掌、喊疼了嗓子。唐惠芳周围出现了一批崇拜者,比赛中几乎到处跟踪着她。唐惠芳到场地东边打,他们蜂拥到东边看;她到场地西边打,他们聚集到西边看。球迷们向她呼喊,向她挥手致意。
让搏杀成为一种习惯,在人生之路上穿过荆棘,踏平坎坷。1979年11月,唐惠芳离开了自己心爱的乒乓球队,下到了大山深处的某国防仓库任会计、财务助理员。她战胜了说不清的重重困难,扎根山沟一干就是8年,期间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2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86年12月,唐惠芳调入军医学校,担任行政管理员、财务科科长、教保处副处长,在社会上腐败风气一度盛行的情况下,出污泥而不染的唐惠芳管钱管物,严格落实勤政廉洁、勤俭建军的方针原则和各项规章制度,始终做到了拒腐蚀永不沾。过去,某些领导觉得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干啥啥不行,总是视之为单位的包袱。没想到唐惠芳干一行通一行,行行干得出彩,令人刮目相看。1992年,其所在单位被军区评为决算审计先进单位。2001年其单位撤销,她在正团职岗位上光荣退休,专业技术7级,上校军衔。包袱是怎么变成宝贝的?唐惠芳告诉作者:“军区乒乓球专业队的7年搏杀生涯,让人间悲喜荣辱和苦辣酸甜被无形地放大,让追求理想实现的人们付出成倍成倍的努力,也让凤凰涅槃、化虫为龙。无欲则刚。我硬干,胆很大,什么也不怕。心底无私才能做到两袖清风。当时,我们单位下属部门发生腐败案件,军区纪委、军区后勤部把我们财务科的账目一并进行了检查,查出了我的无私和奉献,我们不请客不送礼,不管干什么,都有那股子韧劲。始终坚信,只要没有私心,没有杂念,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凛然一身正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无数个日子里,唐惠芳在细细地品味,侧耳倾听自己血液流动的声响。
她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走来。平度县南村公社洪兰村泼泼辣辣的王建华,从拿起乒乓球拍打球算起,满打满算不到六个月,竟然靠着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攻的打法大杀四方,从村打到公社,打到县,打到地区,打到省城,一路过关斩将,鲜有对手,直至被济南军区乒乓球队特招入伍,丑小鸭变成了美天鹅。这位14岁的农村姑娘,没有上过体校,也没有教练教,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打乒乓球起步于村里仅有一块水泥乒乓球台,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围着台子轮流打。没想到,打来打去,却渐渐打出了名堂。一天,村里开进来一辆军用吉普车,直接到了王建华的家,县武装部部长带去一身军装,让王建华穿上,到济南军区去当兵。当时,王建华不懂,就说:“我不同意当兵,我要上大学,要去省乒乓球队。”武装部部长说:“你到济南军区先去看看,那里也有你认识的人,唐惠芳。”王建华听了一喜,说:“是吗?唐惠芳也在那里?那好,我去看看。”潍坊地区获山东省女子单打第三名的唐惠芳当兵的消息吸引了王建华。说走就走,王建华用大包背着自己要读的书籍,到了济南军区乒乓球队,当她看见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唐惠芳时,二话不说就留下当兵了。在这里,王建华不仅领会了乒乓球隔网对抗的制胜因素:速度、弧线、旋转、力量、落点和变化,而且明白了胜利可以鼓舞人的士气,失败更能激励人的斗志的道理。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球桌上只存在胜者与败者,第一和第二的排名对于败者并无多少意义可言。入队之初,因为王建华年龄小,同那些年龄比自己大好多的队员比赛,在力量上很吃亏,输的多一些。输了球,她的泪水非常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转转,她不想让别人看见眼泪流出来,于是紧抿双唇一口口吞咽,结果把喉咙弄得很苦,继而心也是苦的了。从那时起,王建华就跟自己较上劲了,训练特别刻苦,进步飞快。一次,八一乒乓球队调集全军乒乓英才参加集训,其中便有王建华。开始,集训队12个人打内部循环赛,王建华是倒数第二名。两个半月以后再打,王建华便击败了许多专业运动员,与来之前判若两人。她连胜10场,仅输一场,获得了第二名,令人惊奇不已。王建华想法很简单,一心扑在乒乓球上,就是躺在床上睡觉,也仍然在想着、甚至梦着乒乓球。这是因为她心里揣着为国争光为军旗添彩的梦想,所以脑中不时灵光一闪,搏杀制胜的绝招、怪招、杀招不断冒出来,在大赛中连创佳绩。1977年,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全军分区赛中,王建华与刘海生配合获得混合双打亚军,王建华获得女子单打第六名,王建华与陈敏娟配合获得女子双打第五名。王建华为军旗添彩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成功。
“与乒乓球的联系让我这一辈子离不开体育,对体育特别热爱,我对所有的体育项目都非常喜欢,帆船、击剑、射箭,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我都喜欢……”王建华与体育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1984年5月,正连职干部王建华满心欢喜地转业到山东省青岛体育训练中心,经过不懈的努力,先后担任办公室打字员、秘书、办公室副主任、训练科科长、训练中心副主任,期间还担任山东省击剑队、射箭队、网球队领队,连续参加六届全国运动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属运动员多次摘金夺银,多次打破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山东省政府给王建华记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1978年5月,右手直握快攻打法的女队员苏霞、男队员杨光,被济南军区乒乓球队蒋洋教续招致麾下。他们都来自实力雄厚的辽宁省乒乓球队,作为省队队员正是当打之年。尤其是19岁的苏霞,曾获辽宁省少年女子单打冠军、全国比赛西安赛区第三名。这两名优秀的专业运动员的到来,使济南军区乒乓球队的整体实力直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苏霞穿上绿军装的第一天,即赶上在福州举办全国比赛,其他队员已先期到达福州,她只身乘上了济南至福州的绿皮火车。车上人满为患,车厢乘客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如果这样站上几十个小时到福州,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接着上场比赛,肯定会影响竞技状态。苏霞正在为难以找个座位犯愁呢,列车长走过来对她说:“解放军同志,我们给你调整了一个卧铺,那是列车员休息的地方。来,补张车票!”顿时,兵之初的苏霞切身感到了军人的荣耀与神圣,献身国防的人走到哪里都受尊重,自己的付出应该对得起这身绿军装才是!这种崇高的荣誉感一直激励着她。训练中,苏霞忍着伤病带来的痛苦,坚持刻苦训练,奋力拼搏,竞技水平不断提高。苏霞先后随队参加了1978年在青岛举行的全国分区赛、1979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军第四届全军运动会、1980年在江西景德镇举行的全国分区赛,苏霞和队友们全力以赴,敢打敢拼,发挥了水平,打出了风格,取得了优异成绩。搏杀永远在路上。1980年11月,苏霞离开乒乓球队时,本以为再也不用苦练,可以换种职业轻松生活了。谁知,当真的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时,她才发现周围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需要从头再来,才真的感到很难过,竟然不由得留恋起球队艰苦的训练生活了。苏霞先后任145医院、106医院、456医院药房司药、药师。这是个易干难学的专业,不用说常用药才开始接触,每种药的成分、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等,都要牢牢记住,不能出丁点儿差错,况且每年的新药特药足有上万种,各种数据数百万,不好好学连药名都叫不出来,不好好学没有任何出路。苏霞开始向自己的短板发起挑战。1982年济南军区军医学校中专司药班、1992年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大专班学习,她靠的就是当年在乒乓球专业队培养的能吃苦、不服输的精神,支撑着她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学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苏霞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率队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从排职、连职、营职一直干到正团职。苏霞在任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药房主任期间充分发扬打球时培养的不怕吃苦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全军试点医疗改革、药房建设、库房专业化改造、各科室沟通等工作中冲锋在前,做到了后勤保障有力,服务周到热心,几十年无一例差错,晋级为专业技术7级。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乒乓球运动员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勇士。苏霞在部队自主择业以后,依然挥拍不止,数十次参加全国各项乒乓球赛事,不断摘金夺银,靠的是稳定的心态,靠的是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2000 年,她被中国乒协授予“业余运动员健将”荣誉称号。回顾数十年的军旅生涯,苏霞对作者说:“为追求梦想流淌了不少汗水泪水,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和乒乓球紧密相连,辛苦并快乐着。天高云淡,青春无悔。”
2023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于青岛格里居
上世纪七十年代原济南军区乒乓球女队三大主力队员拼搏纪实:青岛李岩推荐
人气:26214 回复:2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
全部回复
回复:
国球乒乓,为国争光
2023-05-01 06:17:44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青春无悔,无私奉献
2023-05-01 06:52:24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