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第

任老聊书画(三)——同生不同死,风流也异同:和李岩老弟聊明代书画家文衡山和唐寅

人气:20974 回复:1

任老聊書畫(三)同生不同死,風流也異同
一一和李岩老弟聊明代書畫家文衡山和唐寅

    李岩老弟,說起這兩個人,挺有點意思。你看他倆有四個相同一一弟一個相同是一年生人(1470年生)又同是蘇洲人。弟三個相同更有意思。都是在科舉上摔了跟頭。文衡山6歲前是一個笨小孩,連話都說不好。幸虧他有個當縣令的爹,耐心的培養他。請保姆丶僱家教九歲以後慢慢聰明起來。跟他父親到溫州的任上呆了幾年。不幸老父在任上去世。他又回到了蘇州老家。在母的培養下考了個秀才。可是他的拐點來了,三年一次的鄉試他連考了九次。可是次次名落孫山白白浪费了二十七年。後來在京官的保薦下進京作了個待詔。可他又不是作官的料。脾氣又直率不入流,混了三年,實在混不下去了,又拐回了老家蘇洲。李岩老弟咱再說說唐寅。從唐寅的曾祖父以上數。他家是很顯赫的。用現在的話說都是部級吏員。但到了他爺爺輩就破落了。他爹開了個小酒館為生。但他很出彩二十歲就成了天下弟一才子,鄉試弟一。成了唐解元。這時的唐寅成了當地的名星。誰能和他交上朋友很榮光。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他二十四歲那年家中出了大變故在這一年的時間裡,他的父親、妻子、妹妹相繼去世。他從高光跌到底谷,一撅不振。這時比他年長十一歲的大文豪祝枝山伸出摯友之手。從經濟上邦忙丶從感情上按撫丶勸他振作起耒,赴京趕考。爭的更大功名。不錯,他振作起耒了。二十九歲那年去應天府參加大考。但是等待他的不是金榜題名而是寃屈。不是高光而是黑暗。因徐徑的科舉洩題案而受到牽連,幸虧沒查。李岩老弟,響再看看文衡山的運氣那叫個爽。都爽到舅舅家去了。當然這和他的秉性有很關係。文衡山這個人辦事總是言語甜蜜,行動果敢。大奸臣嚴嵩和南昌寧王爺都看好他。請他作幕僚。而文先生不是說腚痛,就是屁股痛。總是理由滿滿。就是二字“不去”那二位也就不了了之。另外再好的朋友你在位上決不和你近乎。你不在位了,那就另說。像蘇州拙政園的建造者一一明朝大臣王獻臣在位不來往,退了以後,文先生經常去拙政園。並給作了一卷千古留名的巜詩畫冊》玩在是研究拙政園的一手資料。到他的證據。放他一個八品小官遠去他鄉。你想心氣高傲的解元能去嗎?一拽袖子回了老家蘇洲。兩個人在科舉之路劃上了一個大大的句號。這是三同。四同就是兩人在書畫藝術的海洋裡如同驕龍八海,掀起中國美術史上的滔天巨浪,功莫大矣!
    李岩老弟,上面啊咱聊了二個人的四個相同處。下面咱聊一聊二個人的三個不同一一運氣,壽命,藝術。說到運氣唐寅是霉到姥姥家了。前面咱己講了些。在這裡咱再補充一點他的自戀心心態,人都有自戀心。但不能過及。過及就是禍。唐老先生就過而及之。他對達官貴人嗤之一鼻對富家豪門也冷眼相對,連普通百姓都躲著他。他自覺看透了人間百態。其實不然要不是祝枝山\\文征明等按時接濟他,他連五十四也活不到。按常理他的名氣當時就很大,但就是富不起來。咱來看他當時寫的詩句就可窺一二。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問無酒錢。一一姑蘇城外一草屋,萬樹桃花月滿天。一一且將酒不送愁魂,明朝再去尋佳處。一一湖上水田無人要,誰來買我畫中山?最最可笑的是有一大貴人一一(南昌寧王爺)看好他讓他做他的幕僚。誰知寧王想造反,活生生把唐寅嚇跑了。

1752819987
1752819987
1752819987
1752819987
1752819987
以上均为文衡山的画作

    李岩老弟,響再看看文衡山的運氣那叫個爽。都爽到舅舅家去了。當然這和他的秉性有很關係。文衡山這個人辦事總是言語甜蜜,行動果敢。大奸臣嚴嵩和南昌寧王爺都看好他。請他作幕僚。而文先生不是說腚痛,就是屁股痛。總是理由滿滿。就是二字\"不去\"那二位也就不了了之。另外再好的朋友你在位上決不和你近乎。你不在位了,那就另說。像蘇州拙政園的建造者一一明朝大臣王獻臣在位不來往,退了以後,文先生經常去拙政園。並給作了一卷千古留名的巜詩畫冊》玩在是研究拙政園的一手資料。
    另外,文衡山六十歲前也有些坎坷。但六十歲以後可以說風風順順。對老師沈周(大他四十多歲)恭敬有加。對他那二十幾個學生和滿堂子孫們也做出了做人的榜樣。所以他是長壽的(終年九十歲)。最後再聊聊他和唐寅的書畫藝術。總的講他在這方面是略遜於唐寅的。這是因唐先生的性格使然。他無矩無規。能白然發揮,不受任何一家的約束。的以唐先生的字畫活的程度高,呆板不訥少些。師古而不仿古,學一家而不隨一家筆墨富有動感色彩麗而不飄。書法更是學幾家而聚一家(唐法)。所以今人說把唐寅歸吳門派有些勉強。山水他主要是學李唐。雄偉大氣山巒高聳,濃淡分明,險而不驚。
    再看文先生。文先生一派雖是然說上追唐宋,近學元趙六家,但文先生的人生規矩太多。他一生寫了千本巜千字文》。功夫不謂不大,但把格也就定死了。跳出來很難。所以後人說他有點像《館閣體》。由於他生活優越滿足玩狀。他的畫難免有些粉脂氣,畫面呆板華麗,媚氣濃厚,很有趙宋院體畫派的氣象。再加上他的學生、子孫的模仿,吳門派也就象清人方吉偶所言:成也吳門,敗也吳門。終被後耒的鬆江派所取代。這也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對吧,李岩老弟!


1752819987
1752819987
1752819987
1752819987
以上均为唐寅的画作

注:任秋明,岛城资深书画家、鉴赏收藏家。李岩,岛城作家,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
还没人打赏
2023-04-15 14:37:14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部回复
回复:

古画历史故事,引人入胜{2042}

我来说一句

发表
2023-04-15 14:38:28 来自青青岛社区
回复此贴
用户名: 密 码: (已经输入0字节) *
 
 
打赏

金币:

评语:

可选评语:
  • 祝福……
  •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不作死就不会死

顶部 客户端
青岛新闻客户端
×

用其他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