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任秋明老师聊清初四僧之一朱耷的故事
青岛李岩推荐
李岩老師,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祝你們全家幸福、安康。去年我們聊了清初四僧的石濤和髡殘。今年在這新、舊之年交接之時,我想再繼續聊四僧的後二僧一一朱耷和弘。先聊朱耷。為什麼呢?因為聊朱耷就躲不開1643和1644那個新、舊之交的年代。他就是在這樣的新、舊年代之交之時開始了他的哭之笑之的人生之路。
1644年的南昌城在腥风血雨的籠罩下一片混亂。東躲西藏的朱耷在混亂中和母親、弟弟走散。隱姓埋名的他也不敢在城裡多呆。就這樣他跑到了江西的奉新、新鄉、臨川等縣躲避清兵的追殺。23歲那年在路上巧遇他的母亲、弟弟,3人在奉新縣山耕香院暫時安頓下來。這時的朱耷已入八佛門,一有時間就開始溫習他小時候跟父親、叔父學習過的畫功。這時他身藏一本(八大人覺經)也就是他60歲改名八大山人的由來。這時的朱耷主要畫荷花,在他心中荷花是佛家的聖物,出污泥而不染,難道他想像荷花一樣嗎?
朱耷37歲到62歲其間,他和其弟寫字畫畫的時間逐漸多了起來,弟兄倆一個朱字分兩半。他取八字弟取牛字。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兩個畫家一一八大山人和牛石慧。中國書畫史上的兩個牛人。朱耷57歲還俗,又入了道門。在南昌郊區的山林中設學堂,收徒弟一百餘人,有了點小名氣,解決了吃飯問題。後來被臨川縣令胡亦堂(清官一個)慕名請去准備舉薦給朝廷。朱耷一聽,撥腿離開了縣衙,徒步走回南昌。李岩老師,我去年創作的四僧條幅。其中八大的那幅曆史背景就是這段。
朱耷這次回到南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至到81歲那年離世。就在這近20年的時間裡,在中國美術史上,乃至後來影響世界的兩大畫家就誕生在這裡。一個叫八大山人,一個是生不拜君的弟兄倆(牛石慧的款讀為生不拜君)。縱觀弟兄倆的書畫一一骨法的用筆,氣韻的生動,墨塊的靈動,線條的流暢,意境的高逸,章法的高古,書法的怪異,以及黑与白、濃与淡、疏与密、陰与陽和谋篇佈局等,無一不彰显出倆人的高迢技藝和風險浪高仔的博大胸懷。為此,和宋代的梁楷,明朝的徐渭成為中國畫史上的三座高山。
岛城资深书画家任秋明先生最后表示,至致惠顧今天的書畫愛好者和研究者,這就是八大山人和他的弟弟牛石慧的故事,古画盛事,千古流芳!
下面,请朋友们观赏朱耷部分经典画作——
2022年12月30日润色于青岛格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