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解指画,艺术常青
——读李岩《匠心独具,首屈一指——当代指画家王春林指墨艺术》一文
一树梨花、空中彩虹
2020年12月,青岛大明指画研究院《大明指画》申遗成功!喜讯传来,令人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许多人前往《大明画廊》表示祝贺!指画是国画的分支——一朵奇葩,但还有很多人对指画艺术并不十分了解,让我们跟随青岛大明指画研究院副院长李岩去了解一下吧。
在李岩散文集《风中的丁香花》中,我阅读了他撰写的《匠心独具,首屈一指——当代指画家王春林指墨艺术》一文,切身感受到笔者对中国指画艺术的热爱和对王春林院长指墨艺术的推崇,他跟踪王院长宣传8年来,从专题评论文章到一系列活动报道,不下上百篇,对宣扬中国指墨艺术和王春林指墨艺术做出了努力!
李岩对指画艺术这样描述:“不了解指画的人会说,看王春林的指画山水感觉有些生硬,直楞楞的,硬邦邦的,缺少毛笔画的柔细和曼妙。其实,作为艺术行家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画的不够水平,的确显得杂乱无序,有些冷冰冰。但是,高水平的指画山水恰恰相反,之所以用手指画画,画面有了力度,有了立体感和层次感,使人百看不腻,一种艺术的享受从心头油然而生。敬佩不已。
清朝初高其佩对指画多有传承并创作了众多作品,后来又有近代指画大家潘天寿取得显著成果,即墨“横河老人”张伏山更是画指墨山水——海上崂山颇有建树,形成独当一面的一面旗帜。张伏山的高徒王春林,在恩师的精心点拨下,几十年来刻苦磨练,临池不辍,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狂放有风骨的独特风格,当仁不让地高举北方“指墨山水”大旗,奋勇前行,乘风破浪。
指头绘画与毛笔大不相同,其特点是在指头运墨运线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性能情趣,形成其固有的艺术风格,非毛笔所能代替。当然,有其利也会有其“害”,其缺点是在运用指头时,欲粗欲细,欲浓欲淡,不如运用毛笔那么自如。这就要看画家的功底了。王春林练指画几十年,可谓继恩师张伏山之后,画指墨崂山山水的第一人,堪称北方指墨山水的领军人物。
如今,用毛笔画中国画的画家队伍庞大,要想在其中冲出突出重围,成为“佼佼者”,淡何容易!尝试一下“风毛麟角”的指画,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但要长期坚持,不嫌脏,不怕累,能吃更多更大的苦。也有人好奇,说什么既然用毛笔作画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别出心裁”用什么指头作画,弄得手指脏兮兮的?然而,王春林认为,之所以用手指作画,一是有先人作出榜样,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料之中,预料之外;二是为求得指笔间,运用技法的不同,而取得的效果也自然不同。古人日:运笔,常也;运指,变也。这就是两者最根本的不同。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变以悟变,这里面的辩证关系不言而喻!
原先,王春林也是画毛笔国画,曾苦心练习十几年,但始终觉得不能“独创一格”,达到令人满意。为此,王春林曾苦闷过,夜不能寐时,苦思冥想,忽一日,在作画之余,闲来翻开了高其佩指头画集,被他气势磅礴的指墨山水画所吸引。高其佩的指头画意趣高华,脱俗新颖,其中人物、草虫、山水、花鸟、无不入微,无所不有。他想,东方不亮西方亮,毛笔行不通,就走指画的路。于是,王春林灵感一动,走向了指画创作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王春林不畏艰辛,常年苦练,终于逐渐走进了指画艺术的殿堂。慢慢的,他画的指墨山水浑厚凝重,层次分明,力透纸背。他创作的“五指树”“金钱点”“简笔屋”画法,灵动飘逸,形象逼真,运指细入毫毛,简约中见精工,粗放中见蕴籍,实为难能可贵。王春林的指画,泼墨运作时五指并用,时而指尖舞动,时而肉肚旋转,每于指线之转折处,略见瘦硬而软肥,然大幅多用生宣纸作成,赏其运指极似“如虫之蚀术”其运墨观墨飞之淋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有一次,我在王春林画室见到了他作画的整个过程。但见他以生宣作大幅山水指画时,每须泼墨时,灵动地运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下,随墨汁迅速涂抹。做到了使墨如使指,使之如使意,会跳舞的指尖,渲染得画意成趣,大气磅礴,群山叠嶂,层林尽染,高山流水,源远流长。王春林边画边介绍:指头画的运指运墨,与毛笔所不同的是,用指头画意趣在于力度,在于立体感。所以,指头画宜概括,不易复杂;宜写意,不易细整。因为,稍不留意,易导致狂涂乱抺,显得杂乱无章。指画自有指画的规律,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才能不乱了章法,乱街铺石中有规有矩,有章有法,不然就成乱草一堆,很难创作出佳作。
正因为王春林注意到指画的这些基本规律,才能在实际作画中得心应手,涂抹自由,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佳作来。宇宙间的画材,可谓触目皆是,应有尽有。虽有特殊平凡之区分,轻重巨细之差异,然而慧心妙手者得之,均可制为上品,更何况称之为心灵手巧的“手”呢?
从王春林的指画作品来看,与毛笔相比,因指头的画线画点全靠指头,除一般用细线的小幅,以及不能用细线的大幅,须用较尖的小指甲画成以外,他都是用指甲指肉并用,落指是圆的收指也是圆的。王春林现场作指画时告诉我:“因指头不能蓄水,故长线全用短线接成,所以每条线的画成,往往似断非断,似续非续,似直非直,或粗或细,如锥画沙,如虫蚀木,如蝌蚪的文字,如屋漏的痕迹,具有一种凝重古厚的意味,极为自然,非毛笔所能达到,顺理成章地发挥出枯墨法、焦墨法、泼墨法和误墨法等,这正是指头画最独具的特点。”
从中,笔者也渐渐悟出:正因为作指画不能如用笔那样随心所欲,而作者正好利用它不很听指挥的特点,使原本在绘画上比较笨拙的手指,在画面上的舞动中,将所画的种种,得到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似能非能,以及意到指不到,神到形又到,韵到墨不到等的好处。王春林的指画作品正是达到了这种神奇奥妙的效果,所以才是真正的形神兼备,鬼斧神工,妙到好处,奇得恰当。正如有高人所说:以笔难到处,指能传其神,而指所到处,笔勿能及也。
由此可见,所谓的指头画,不论作大幅或小品,在取材、布局和设色上,都有相当不同的配合和构成,显然与毛笔有着天然的差别。平时,王春林对一些指画大师的画作潜心研究,认真揣摩,并用在自己的指画创作中,做到每幅画作都各有不同。如,最近看到他创作的四尺指画“崂山幽境”作品,画面上的巨峰和骆驼峰清新入眼,山脚下的砍柴人肩背柴火行走在仙境般的石桥上,四周让淡淡的雾弥漫,装点得海上崂山如梦如幻,疑为天上人间。
读李岩写王春林的文章,如饮甘露,非常过瘾。在他的艺文中,阐述的指画艺术精准恰当,由浅入深,非常贴切地把王春林院长的指墨艺术阐明得有根有据,来龙去脉明了。同时,对指画艺术的重大意义阐明得十分清晰,对指墨作品的妙趣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下面,请大家欣赏王春林院长的指墨山水和指墨花鸟力作——
2022年元月15日晚于青岛格里居
妙解指画,艺术常青——读李岩《匠心独具,首屈一指——当代指画家王春林指墨艺术》一文
人气:47847 回复:0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本文仅代表网民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如发现文章内容有违法、失实、侵权之处,请权利人及时与我们站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做出处理。本站帖文版权归青岛新闻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
全部回复
回复此贴
